中國一詞自古有之,最早指居於“天下”(世界)中心的中原地帶,近代以来,“中國”一詞成爲民族國家意義上的政治概念。
“中國”一詞自古有之,最早指居於“天下”(古人对世界的称谓)中心的中原地帶,在近代以来,特别是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國”一詞始成爲民族國家意義上的法律和政治概念。
“国”
古代汉语中的“国”不等同于现代的“国家”。
“国”最初的意思是天子、诸侯所居住的筑城的地方(及周边近郊),更远统治的地方称“野”,“国”对天子可指京畿(jī),如:“国人暴动”。当然诸侯方面也可以使用“国”。如:(卫)懿公好养鹤,鹤有禄位,狄人入侵,“国人不出战”,招致灭国。(参考来源)因此,就是要加“中”来修饰“国”才能明确地表示“京畿”的含义。
随着历史的发展,各政权的直接统治范围不断扩大,至春秋“国野”已逐渐不分,原先称“野”的地方也能称“国”了,“国”指代的范围就这样逐渐扩大。随着兼并更加剧烈,进而秦统一各国,“国”的概念开始趋向于“地方”、“地带”,如“北国”、“南国”、“水乡泽国”、“雪国”。
“国”也被用来抽象地指代某一地理区域的政权和人民,如:“治世不一道,便国(有利于国)不必法古。”(《商君书》),这种用法接近于今天所说的“国家”一词。
“中国”
“中”的意思即为“内部”、“中央”,古代中国人和其他很多民族一样,相信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漢朝以及漢朝以前,可考證的“中國”一詞的用法有如下幾種:
指京師,如《詩經民勞》注:“中國,京師也。”;“惠此中國,以綏四方。”
指地理上的中原地區,如《三國志》:“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又如《史記東越列傳》:“東甌請舉國徙中國”。
指天子直接統治的地區,如《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又如《論語集解》:“諸夏,中國也。”
由上可见,“中國”一詞在古代,首先是一地域概念。
春秋時期的“中國”(等于“中土”,“中原”)只是指黃河中下游地區,其他地區不算“中國”。由于“中國”(中原)地区的王朝建立之時間最早,經濟與技术的水準远较“四夷”为高,華夏文化也一直居於“四夷”之上,是所謂禮義之邦。所以随着华夏文明的扩展,也随着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不断侵入,“中國”一詞逐渐擁有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多重意義。
戰國時期的中國漢朝以後,少數民族一旦入主中原,便以中國自居。鮮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稱中國 ,將南朝叫作島夷;同時漢族建立的南朝雖然遷離了中原,仍以中國自居,稱北朝為索虜、北魏為魏虜。如:《晉書》苻堅對其弟苻融言“劉禪可非漢之遺祚;然終為中國之所並”。 “中國”一詞的政治意義在遼宋和金宋對峙時期更显突出:遼與北宋、金與南宋都曾自稱中國,且一度互不承認對方是中國。這裏的中國一词,是和王朝的正统性紧密相连的。
由於“中國”主要是地理、文化和政治概念,所以和民族的關係甚小,古代中国人也没有近代西方式的民族概念。歷史上夏商周三代無不出自“蠻夷戎狄”,華夏族便是夷夏不斷融和的產物。五代時吳越王钱镠臨終時要子孫“善事中國”,此“中國”是指沙陀族在中原建立的後唐。五代有三代(後唐、後晉、後漢)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新舊《五代史》都把他們視為正統,而把南方漢人政權放在次要地位,只稱梁、唐、晉、漢、周為中國,卻不稱南方立國的各漢族政權為中國,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十國世家年譜》言“十國非中國之有也”。南宋時,女真控制中原地區,陈亮在上孝宗書中說,不能“置中國於度外”要經營荊襄“爭衡於中國”(其中的“中國”,前者指中原地區,後者指佔據中原的金國),因此中國不僅是漢族的中國,而是各族人民的中國。韩愈有言:“中国而夷狄也,则夷狄之;夷狄而中国也,则中国之。” 滿清的雍正皇帝在其著名的《大義覺迷錄》中宣稱:“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荆楚、狁,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为夷狄可乎?至于汉、唐、宋全盛之时,北狄、西戎世为边患,从未能臣服而有其地。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至清朝後期,“中國”一詞已經有著3000年的使用歷史,一直只是作為一種泛指的词汇來使用,不曾將“中國”兩字明確作為其政體的直接名稱。清廷與西方國家交流時,虽然往往傲慢地使用“中國”這個名稱來稱呼自己,但在官方文书上还是把“大清國”作为国号。辛亥革命之後,中華民國成立,“中國”這一稱謂首次具有了法律上的意义,是為中華民國的簡稱。在實際的語言操作中,“中國”一詞依然具有地域、文化和政治的多重意味。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自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PRC)取代中華民國(ROC)在聯合國的席位以來,在國際上的主流認知中,“中國”逐渐等同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尽管中華民國政府继续存在并有效管轄台湾岛和澎湖、福建的金門、連江部分地區所构成的台湾地区。
“中国”名称的由来
--------------------------------------------------------------------------------
http://www.sina.com.cn 1999年2月9日 16:07 生活时报
“中国”这一名称始于周朝。但最初“中国”并不指
国家,而是指国都。古代学者认为,帝王之所即为“中”,
所建的城邑就是“中国”。至于把华夏民族的居住地和建
立的国家称为“中国”,那就是后来的事情了。
古人把神秘的天空看作神界,把星辰中最引人注目的
北极星看作“天中”,因为古人观察到满天的星星都围绕
北极星转,就像一把转动的伞一样,伞的顶端就是北极星。
依此设想,人们便认定人君的国都是“土中”,即大地的
中心。传说武王伐纣成功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
考察四方,寻找“土中”,结果找到了伊、洛平原,定都
洛阳,好让天下百姓像星星那样向自己围聚合拢,此地后
来被称为中原、中州、中土。以后逐渐演变为把华夏民族
的居住地和建立的国家叫“中国”了。
世界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