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 华中科技大学 [普通] 所在地区: 湖北-武汉
学校网址: http://www.hust.edu.cn/
华中科技大学于2000年5月26日,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和科技部干部管理学院合并组建而成。该校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入选“211工程”建设的高校,其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位居全国重点大学前列。 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5个,59个本科专业,149个硕士点,92个博士点,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 该校把学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十五”期间将陆续投入6亿元进行学科建设,确定了以文科、理科为基础,以工科、医科和管理学科为主导,以信息学科、生命学科为龙头的学科建设指导方针,正努力建设一个面向21世纪,布局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学科体系。 华中科技大学拥有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部级重点实验室,还有一批与国内外著名企业共建的高水平研究中心。以工科、医科为代表的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国内甚至国际前列。 生命学科与信息、激光、先进制造技术、光电子等学科的结合,呈现出多学科融合交叉的趋势和旺盛的生命力。医学学科与光电子学科的携手,正积极进入世界舞台,参与生物医学光子学的国际竞争。先进的生物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发展,医学基础研究成果也为生物技术的研究拓展了新的空间。一流的激光技术与雄厚的医疗实力结合,使激光医疗产业产生了质的飞跃。激光技术、数控技术、模具技术、智能制造、优化设计与CAD等一批国内领先的学科,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教育与科研基地之一。 对有毒物质的监测、毒物对人体内环境的影响研究,对外部环境工业污染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的研究等都独具特色,对城市生活污染的处理技术开发进一步加强。从宏观到微观,从外环境到内环境,学科的交叉互补及融合,华中科大的环境学科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此外,华中科技大学在城市规划、建筑隔震、数字城市等方面的研究已先声夺人,今后的发展更具有广阔的空间。 1993-2001年,华中科技大学在国内发表的科技论文数一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1999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数居全国第一;2000年《ISTP》收录论文数居全国第三,《EI》居全国第六,;200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项目名列全国第五,在全国高校专利申请排名中,华中科大名列第八。2000-2003年,科研收入年年进入全国高校前五名。 “以人为本,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办学理念和具体措施为华中科技大学引来了大批精英。现有教职工万余人,其中教师4200余人,副教授1400多名,教授970余人,博导510余名,两院院士1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900多人,有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1人,10多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994年,华中科技大学率先在全国理工科高校中举起人文素质教育大旗,邀请中外名人学者进行人文讲座,至今已开展了800多期,并逐步建立和完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培养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相结合的创新性人才。 在实践中学会创新、直接参与技术创新,是华中科技大学人才培养的又一特色。1999年,华中科技大学因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成绩显著,获得由国际制造工程师学会颁发的“大学领先奖”。2001年12月,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在华中科技大学建立,这是国家经贸委和教育部首批在全国重点高校建立的6个国家技术转移机构之一。 随着“武汉?中国光谷”在华中科技大学周边的建设,学校又成为“武汉?中国光谷”人才培养的摇篮。随着“华工科技”等上市公司的迅速崛起,依托学校形成的大学科技园和高新技术产业群,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华中科技大学被誉为中国高校“学研产协调发展”的典范之一。 华中科大位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总面积7000多亩,校园山水相依,鸟语花香,森林蔽日。现有在校学生50000多人,其中研究生11000多人。 面对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华中科技大学正朝着国际化、研究型、综合型大学的目标昂首迈进!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cv.net/School/Web_School_View_Info.asp?id=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