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
《老子》书中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点。强调人们在思想上、行为上应效法“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他抨击当时的统治者:“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他提出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所伏”,充满着辩证唯物思想,是人们经常引用的经典语言。在物质上,他强调“知足”与“寡欲”,进一步在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出人无私心时处理事情就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从而使人与人之间各尽其力而不争名利、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思想。他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体现尊重客观规律、保护自然的思想,这和当今重视环境保护的观点相当吻合;或者反过来说,早在二三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先知先觉地提出过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难怪当代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强调,21世纪东方文化将逐渐取代西方文化,即“以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济西方文化分析思维之穷,把全人类文化提高到发展到一个更高更新的阶段。”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 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灵王2年 陈成公29年 楚共王21年 辛卯(公元前570年)
〇老子约生于此时前后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文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周守藏室之史也。”东汉郑玄《礼记曾子问》注:“老聃,古寿考者之号也,与孔子同时。”唐孔颖达《礼记曾子问疏》引《史记》:“老聃,陈国苦县赖乡曲仁里[人]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老子,《史记》云:‘字聃。’又云:‘曲里人。’一云:‘陈国相人。’”唐陆德明《老子音义》:“老子,《史记》云:‘字聃。’又云:‘仁里人。’又云:‘陈国相人也。’”
【考辨】老子的姓名,《史记》说是“姓李氏,名耳,字聃。”这给后人带来了许多争论。《正义》引张君相说:“老子者是号,非名。”但近代学者多主张老子姓老。唐兰说:“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称,因为当时称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阳子、墨子、孟子、庄子、惠子以及其余,都是在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的姓名和时代考》,载《古史辨》第四册)那么,司马迁为什么又说他姓李氏呢?高亨说:“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非有二也。”(《史记老子传笺证》,载《古史辨》第六册)则老子姓老(李),名耳,字聃。又,今本《史记》中有“字伯阳”的说法,但据考证,这是后人“取神仙家书改窜之”,故当删去(见王念孙《史记杂志》、高亨《史记老子传笺证》)。
老子的故里,《史记》说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为今河南省鹿邑县。而孔颖达《礼记曾子问疏》引《史记》则说为“陈国苦县赖乡曲仁里人也”。《史记》索隐引《地理志》说:“苦县本属陈,春秋时楚灭陈,而苦又属楚,故云楚苦县。”可见两种说法并不冲突,苦县春秋时属陈地,自古而言,老子为陈人。但是,陈地不久后即并入荆楚,所以说老子为楚苦县人也不为错。又,陆德明《老子音义》说老子为陈国相人,《郡国志》说:“苦,春秋时曰相。”司马彪说:“相今属苦。”可见所谓的苦人、相人,实际和楚人、陈人一样,都是因为古今异名而形成的。此外,又有说老子为宋人的,其根据是《庄子天运》说孔子“南之沛见老聃”,而沛为宋地,故老子为宋人。但《天运》篇并没有明确说明沛就是老子的故里,所以“宋人说”难以成立。今又有人说相在春秋时为宋地,以证明老子为宋人。孙以楷、甄长松引《水经注》卷二十四:“睢水又东,迳相县故城南,宋共公之所都也。”由此得出结论说:“春秋相城,为老子故里,春秋之时当属宋地。……老子只能是宋之相人。”(《庄子通论》第58页,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但《水经注》所说相县,是秦时所置,汉时为沛郡。它是否就是老子所出生的相,尚有疑问。故其说仍难成立。
老子的生卒,后世颇多异说。或相信他与孔子同时而略长于孔子,或认为他生活在战国时代,或怀疑老子本人是否存在。从《庄子》、《史记》等文献记载来看,孔子曾向老子问礼,说明老子应长于孔子,思想比孔子成熟早。胡适说:“老子比孔子至多不过大二十岁。老子当生于周灵王初年,当西历前570年。”(《中国哲学史大纲》第39页,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此说为大多数学者接受,故从之。
周景王24年 鲁昭公21年 庚辰(公元前521)
〇孔子适周,问礼于老聃 孔子三十一岁时,与鲁人南宫敬叔适周,向老子问礼。老子说:你所说的,已经与人的骨头腐朽了,只有言论还在。况且君子得其时则出来做事,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并告戒孔子要去掉“骄气与多欲”。
参考资料:http://www.confucius2000.com/taoist/laozixnkao.htm http://www.laozi.net/a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