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在古代有多种用法,首先是指青年男子,也作为一般男子的尊称。李白《横江词》:“郎今欲度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郎”又是女子对丈夫或所爱男子的称呼。古乐府《子夜歌》:“天下夺人愿,故使侬见郎。”
“郎”又是古代一种高级官员的称呼,唐代祝贺新科进士称为“新郎君”,因为中了进士就有了当高官员的希望。有一个说法,认为把新婚男子叫作“新郎”,就是因为那时把男子娶妻看作和考中进士同等荣耀。
现泛指新婚的男子为新郎,与“新娘”相对称,合起来叫“新人”。
“新郎”的由来
汉朝时,中央官署的侍从官通称为“郎”。唐朝时,则对六品以下的官员通称为“郎”。在官贵民贱的封建社会,百姓尊称这些“郎官”或“郎君”。唐朝中了进士的人就具备做官的资格,可任校书郎、秘书郎等“郎”职。所以,人称新科进士为“新郎官”。
在封建社会,男子娶妻有“小登科”的美称,故人们都喜欢借用“新郎官”这一称呼。随着历史的变迁,“新郎”便从“新郎官”中逐步简化出来,并且成为新婚男士的专用名称了
参考资料:http://www.514200.cn/viewarticle.php?id=37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