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起源于何时?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普通话”这个概念,最早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来的。他在1906年写了一本叫《江苏新字母》的书,把汉语分成三类,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他还注明:普通话是“各省通用之话”,当时人们称之为“蓝青官话”。元明清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赴京赶考、做官、经商的人日渐增多,天长日久,就都学会了北京话,却又多少带有地方口音,人们就用“蓝青”比喻它。开始,这种话只能在官场使用,所以称为“官话”。后来会说“官话”的人越来越多,再称之为“官话”已不合适了。于是,后来又有了一个新名称叫“国语”。

1931年瞿秋白同志曾反对用“国语”一词,并且对普通话作了比较科学的解释。建国后,人民政府非常关心汉字的改革工作,不仅使普通话成了有严格定义的学术名词,而且把推广普通话作为文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