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疳积的认识 中医把积滞与疳证这两种病机联系紧密的病证称为疳积。积滞是指由伤乳食,停聚中脘,气滞不行可形成的胃肠疾患,疳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小儿脾胃受损,运化失宜,吸收功能障碍,形体赢瘦,发育不良的慢性疾患。病因为饮食失调,病机辩证上因病情不同阶段而分实证,虚实并见,虚多实少。治法故有泻实,或泻实补虚兼施。疳积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畲医把疳积归于“痧症”范畴,病因为“食伤”病机上,畲医认为有实无虚,可是在原因治疗上,中医与畲医都采用消食化积,药用谷麦芽、山楂之类;而病机治疗上畲医采取泻实之法,药选用淡竹草、山甘草、车前草、黄栀根、枯文(腐婢)、地胆草、金烛台(七叶一枝花)等相当于中医清热利温之类,显然其治疗有别于中医的辩证施治。畲医认为成人过饱过饥,饮食偏嗜之“食伤”病属“疳积”,如现代称为高血脂症、糖尿病、痛风等可归于“疳积”病。畲医对“疳积”病的病因病机治法,用药理论与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