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小时侯接触的老师太凶了, 或是自卑.
应该和老师好好沟通.
专家观点:给孩子说话的空间
记者 VS福建教育学院心理学副教授程灵
记者(以下简称“记”):为什么有些孩子不愿和我们交流?
程灵(以下简称“程”):这要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分析。一种是不想和人沟通。孩子在向成年人阶段过渡时,常常会出现一种叫做“闭锁”的心理现象,表现为喜欢把想法藏在心里,这种现象在初中阶段学生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一种是想和人沟通,但缺乏沟通技巧。有些学生很想和同学、老师交流,但就是不知道如何开口,或是没办法表达清楚,不容易被集体接纳。一些学生在和他人交流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这也是沟通技巧缺乏的表现。出现这两种情况的学生,缺少成长过程中需要的认同、理解、帮助等情感沟通,就容易出现自闭、孤僻的表现。
记:那么,我们要怎样打开孤僻孩子的心扉?
程:关键是要建立起沟通的渠道,我们提倡用“角色转换”的方式。以前我们在教育时强调观察,说的多听的少,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现在我们应该多倾听孩子说,给孩子表达看法的空间。
在听的过程中发现孩子观点和我们观点间的共同点,这就找到沟通的结合点。找到这两点,我们就有了打开孩子封闭心灵的“钥匙”。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后,我们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不应该只简单地给个我们认定的答案或是粗暴的批评,而是要引导孩子,比如让他们想想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让孩子在寻找中得出答案,这样孩子会有自豪感,也会把我们当成可以信赖的朋友。以后他们再遇到问题时,就会自觉寻求我们的帮助,从而双方建立起沟通的桥梁。
记:通过以上的方法,我们和孩子就算建立了沟通吗?
程:和孩子的沟通不是一次两次的事,而是长期的,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而发展的。以前,我们提倡“前喻”教育方式,就是孩子要向大人学习,但现在我们提倡“并喻”方法,要求家长、老师和孩子共同成长。大人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继续学习,了解他们感兴趣的新事物,比如网络、音乐等,这样在和孩子沟通时比较容易交流。通过一起分享人生,我们和孩子间一定会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沟通。(记者 侯希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