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仅产于新疆霍城县。
四爪陆龟
资料来源:中国林业科学数据中心 发布者:中国林业科学数据中心 浏览次数:153
拉丁文纲名REPTlLIA
纲名 爬行纲
拉丁文目名 TESTUDINATA
目名 龟鳖目
拉丁文科名 Testudinidae
科名 陆龟科
拉丁文属名 Testudo
属名 陆龟属
拉丁学名 Testudo horsfieldi
种名 四爪陆龟
别名 草原陆龟、草原龟、旱龟、塔斯帕哈、塔西帕卡。
命名人及时间 Gray, 1844。
红皮书濒危
等级生效年代 极危 1996
保护等级
及生效年代 一级 1989
IUCN等级
及生效年代 易危 1996
CITES及
生效年代 附录II,1997。
分布 新疆霍城县、阿克苏地区、伊犁地区。
分布在以下保护区:霍城四爪陆龟。
生境 内陆草原地区,生活在黄土丘陵地,常在蒿草丰富、土质湿润、螺壳较多的阴坡凹地栖息。
形态特征 背甲长12~16厘米,宽10~14厘米。头部与四肢均具黄色;头小,顶部有对称的大鳞;喙缘锯齿状。盾片中央棕黑色,边缘黄色,并有同心环纹。四肢均有四爪,指、趾间无蹼。前臂与胫部有坚硬大鳞,股后有一丛锥形大鳞。
生活习性 阴天或夜晚躲藏在洞穴中。喜食植物的花果及肉质叶片,好饮水。4~5月份交配,产卵2~4枚,卵白色椭圆形,孵化期60天左右。幼龟出壳后仍在土里,翌年春季才爬出来活动。7月下旬入洞穴夏眠,休眠洞较深,常在阳坡栖居。
海拔范围 700~1000米
种群现状 四爪陆龟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小,数量不足1000只。
致危因素 人口的逐渐增多,旱田耕作面积日益扩大,其栖息环境逐年减少。加上旱田实行耕种一年,搁荒一年,重新开荒地的习惯,开荒后的草原植被被彻底破坏,致使四爪陆龟喜食的牧草不复存在。破坏后的草原已逐渐由蒿属荒漠植被向角果藜荒漠植被转化,同时总覆盖度明显下降,从而导致了四爪陆龟的分布区域越来越小。
保护措施 新疆霍城县境内是我国唯一发现在沙漠地带生存的四爪陆龟,目前已建立保护区。
保护建议 建立饲养繁殖基地,将保护区以外零星分布及离居民区较近的,面临环境变化遭受威胁的四爪陆龟集中起来,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种群不断复状,然后放回大自然。同时在保护区内严禁耕种旱田,控制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