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残疾人劳动就业?其主要形式和渠道有哪些?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2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残疾人劳动就业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依法参与社会劳动并取得报酬或收。

目前,在城市残疾人就业有三个主要渠道:一是在福利企业中集中就业;二是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经济组织中按比例就业;三是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机动灵活的自愿组织起来就业、个体就业及社区就业。在农村,残疾人根据自身特点,参加种植业、养殖业或家庭手工业等多种形式的生产劳动,实现就业;同时,在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中应实际残疾人按比例就业。

什么是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如何组织实施?

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是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具体比例。

按比例就业应以市(直辖市、省辖市、县级市)为基本实施单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省级人大的“保障法实施办法”为依据,以市政府令形式在全市统一实施。不宜在一个市内出现不同政策和实施办法。一个地区辖的各县开展按比例就业工作,原则上亦应在行署统一布置下实施,不应有大的差异。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组长经济组织,要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有关法规所规定的具体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暂时未达到比例的,应按财政部发布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暂行规定》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对于安排残疾人就业超过规定比例或成绩突出的单位,要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于拒不执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的,要予以批评、教育,责令改正。

什么是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如何使用?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指在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地区,凡安排残疾人达不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地方有关法规的规定,按照年度差点额人数和上年度本地区职工年平均工资计算交纳用于残疾人就业的专项资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于1995年,制定发布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了“保障金”专项用于下列开支:

(1)补贴残疾人职业培训费用;

(2)奖励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及为安排残疾人就业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

(3)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个体经营;

(4)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适当补助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经费开支;

(5)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直接用于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其他开支。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必须按照上述规定用途使用,任何部门不得平调或挪作他用。

在实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中应注意哪能些问题?

按比例就业以安排介绍残疾人就业为最终目标,既要避免出现社会各单位分散按比例把残疾人养起来的情况又要避免只收费不安置残疾人就业情况的发生。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单位要不得交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同时,要把单位制定录用残疾职工的计划一并交给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

在实施按比例就业的工作中,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增进理解,向政府、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说明实施按比例就业的重要意义,说明残疾人生活和就业的现状,呼吁全社会共同担负起这份责任。要教育残疾人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能力,珍惜就业机会。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