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有什么价值?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2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月亮的最大价值是她是地球的第一道屏障,她吸收了绝大多数飞向地球的很大的天体,从而避免了这些天体对地球的碰撞,也就避免了地球上灾难性的环境变化,使得我们人类得以平静的生活。其次是她对地球的引力儿产生的潮汐现象对海洋环境的有益的影响。

浩浩苍穹,明月挂天,每每令人心驰神往,引发幽思。但月亮除了惹了思念之“祸”就没有物质上的价值了吗?

其实,月亮的阴晴圆缺,潮汐作用,除对人们的心理、生理产生影响外,跟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的农历就是以月亮的运转周期来计算的。万物生长靠太阳,但月亮的作用也不可小看。

法国学者弗雪里总结了各国合理利用月光的经验。例如:草莓对潮汐现象最敏感,应避免在满月和新月时栽植、剪枝和采摘;核桃在满月时打落,不仅油脂最丰富,而且还容易消化吸收;槭树也是对月光敏感的树种,满月前夕采收液汁含量大。橡树在满月到来前,即上弦月后的 4天内移栽,生命力特别强;栎树则在满月后移栽容易成活;杜鹃花在月光的沐浴下开得稠密;栀子花和茉莉花在较强的月光下香气最浓,如果用这两种花馈赠亲友,最好选择满月开花的品种。另外,人们还发现:向日葵、玉米、青豆等一类作物,当它们的芽长到几厘米时,若得到月光的“沐浴”,就会长得很快……

当然,人们最明显感觉到的月亮的价值是精神方面的。古今中外,关于月亮的音乐经典就有不少,如回肠荡气的古乐《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二泉印月》,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德彪西的《月光》等等。这些都是月亮奉献给人类的巨大的精神财富,成为人们永远享之不尽的瑰宝。

月亮还是人们寄托情思的最好对象,中国关于月亮的脍炙人口的诗词不胜枚举。

见月思乡、望月思亲的有李白的“举头望明白,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

也有睹月惆怅者:“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还有问月言志者:“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写出了刘禹锡对国运衰亡的深沉忧思;曹操一世之雄,曾横槊赋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生逢乱世、渴望英才辅佐的曹公仰望青天明月,发出何时可掇的忧叹。

当然也有“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醉起步溪月”的养尊处优悠闲恬淡之情,“欲上青天揽明月”、“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豪放之情。

总之,游子、情人、志士的思念之愁多是“月亮惹的祸”。

中国人爱月,又最爱中秋的圆月。这与中国古代哲学也不无关系。《易经》云:“圆而神”。《说文》解释曰:“圆,全也。”月亮的圆满被认为是“运而无穷”、“幸福如意”的象征。

月光是黑暗中的青辉。在古代,夜晚意味着没有光明,而月亮的出现则使黑夜有了色彩,驱走了部分黑暗和恐怖。

当然,月色之美、月亮带来的精神慰藉大多是虚幻的,可能不要过分当真,否则,就会落得个“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徒自悲伤。现实中常常有“月圆人不圆”、几家欢乐几家愁的事。今年的中秋恰恰撞上了“九?一八”事件纪念日,也像是隐语了美好、团圆的不易。

参考资料:(作者: 出处:证券时报)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