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大家对刘备的印象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我超讨厌刘备,他就是一个伪君子,比起他,我倒觉得曹操更好一点(虽然曹操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至少曹操是个摆明的“奸”人,而且我觉得曹操很有气魄,刘备就会人前买好。

刘备(161~223年),字玄德,涿郡(今河北)人,东汉远支皇族,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谓蜀汉昭烈帝。幼贫,后入军旅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在诸葛亮的筹划中,联合孙权打败曹操于赤壁,占荆州、益州和汉中。221年称帝,定都成都,次年在吴蜀之战中败北,不久病故。

刘备是涿郡涿县人,自称是汉景帝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自己反复这么说,见人就说,于是史书上也这么说了,至于真假没有人知道。我们十分熟悉刘备的那句开场白:“在下刘备,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根本就没人问他是谁的后代,仔细一想刘备的举动实在可笑。同时也可以看出刘备一直为他低微的出身而苦恼不堪。

刘备少孤,与母亲贩履织席为生。他所住的草屋东南角篱笆边有一颗高五丈的桑树,遥望像个车盖,往来的人都奇怪此树非凡的姿态,有的就说此地当出贵人。刘备小时候与其他的小孩子在树下游戏时说:“我将来必定乘这样的羽葆盖车。”羽葆盖车是皇帝才可以乘坐的,叔父刘子敬告诫刘备说:“你这样胡说难道要灭我们全家么?!”刘备不喜欢读书,只爱好狗马、音乐、华丽的衣服。他身高七尺五寸,垂手超过膝盖,回头可以看见自己的耳朵,不喜欢说话,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乡里的少年都依附他。中山大商人张世平、苏双可能被“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的话打动,觉得刘备不同寻常,便给了他许多金银财宝,这样刘备召买了一批人马,开始实现他夺取天下的计划。

三国时代是个英雄辈出的光辉年月,但刘备特殊之处就在于白手起家,不像曹操与孙权倚靠先辈打下的坚实的基础,他所倚靠的只是一个虚无飘渺的“中山靖王刘胜”。刘备不是一个好色之徒,因此对他的情爱生活史书记载极少,但孟子还说“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体的本能,刘备也不例外,只有在情色上才可以见到刘备的另一面。

刘备的夫人沛国人甘氏是三国时代著名的美女之一。刘备起兵后在豫州小沛纳甘氏为妾。刘备好几个嫡妻先后丧生,甘夫人便以嫡妻的身份摄掌内事。后来随刘备到了荆州依附刘表,生下儿子阿斗(即后来的蜀后主刘禅)。

曹操大军在当阳长阪追到刘备一行,刘备丢下老婆孩子一个人跑了。全靠赵云的保护,甘夫人才幸免于难。当初桃园结义的时候张飞与关羽都杀了自己的妻子跟随刘备,那句有名的“朋友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话就是刘备说的。可见在他眼里妻子不过是随时脱随时换的衣服鞋子一类的东西,所以此时抛下甘夫人一个人逃命符合刘备的性格。

甘夫人生于微贱的家庭,幼小的时候乡里会看相的说:“这个女孩子此后贵不可限,当位极宫掖。”等她长大后体貌与一般女子不同。十八岁的她玉质柔肌、态媚容冶,刘备将她召致白绡帐中,在户外观望,甘氏就如同月下凝聚的白雪一样。河南有献媚刘备的人送给刘备一支高三尺的玉人,刘备把这个玉人放在甘夫人的身边,常常在夜晚叫甘夫人脱光衣服,与旁边的玉人作比较。他白天与谋臣谈论军国大事,夜里就抱着甘夫人玩弄那个玉人,自己还常说:“玉之所贵,比德君子。况且雕凿为人形,而难道可以不玩么?”甘夫人与玉人洁白温润没有二致,看见的人都分不清哪一个是甘夫人哪一个是玉人。嬖宠者不仅仅妒忌于甘后,也妒忌那个玉人。甘夫人常想将玉人毁去,她对刘备说:“以前子罕不以玉为宝,春秋上赞美他。现在吴魏未灭,怎么能玩物丧志呢?凡是淫惑生疑的东西,不要再拿进来。”刘备听从了甘夫人的话,撤下玉人再也不玩了,取嬖者见没有机会可趁都退靠后了。当时的君子议论以为甘夫人是位神智清醒的夫人。

刘备从陶谦手里接管了徐州之后,用糜竺、陈登为辅佐。袁术自接邻的扬州起兵与刘备争夺徐州。建安元年吕布袭取徐州的治所下邳,守将张飞嗜酒误事,刘备的家眷都陷落在城里。刘备溃退到广陵收集败兵散卒,以图后举。糜竺与陈登辗转找到了刘备,糜竺原来是一个商人,家产十分丰厚。糜竺在广陵遇到刘备,刘备问及自己的家眷,糜竺说还在下邳城里。刘备丢了城池失去了甘夫人,弄得两手空空,无奈只有叹息一番。

曹操南取荆州以后,刘备从襄城跑到江陵。荆襄士民见刘备仁慈,害怕曹操的杀戮,便都携儿带女随刘备同行。到了当阳的时候,士民多到十余万,辎重也有好几千辆。走的速度很慢,每天只能走十余里。刘备每次大败的时候,妻子家眷都弃之不顾,此时庇护十万百姓纯属沽名钓誉。明显的是置百姓于死地,使对手得到恶名,可见其内心之忍,实为三国狡诈第一。曹操亲率大军长驱直追,刘备让张飞断后,赵云保护家眷。

曹军五千轻骑日夜追杀刘备,一日一夜行三百多里,在当阳长坂追到了张飞的断后部队。张飞兵少抵挡不住,甘糜二夫人被乱兵冲散不知去向。赵云不见了二位夫人,急忙持枪又从乱军中杀进一条血路,好容易才找到了甘夫人,将她带到长坂(长坂是地名,不是山丘名,《三国演义》说成长坂坡不正确)。张飞见到赵云便问及婴儿阿斗,才知道阿斗被糜夫人抱着,却不知道糜夫人在什么地方。赵云只好又一次冲进曹军阵中救出了糜夫人。此时糜夫人身体已受重伤,她奄奄一息地抱住阿斗。见了赵云后,为了让阿斗脱身,不连累赵云,她一跃跳入井中而死。赵云悲伤之余,推倒土墙掩盖水井,以免糜夫人的尸体受辱。

刘备见到赵云救回甘氏母子心里大喜,听到糜夫人已死又不禁大悲,一时间百感交集,又落下许多泪。甘夫人因为受惊成疾,一年后二十二岁的她也离开了人世。可怜甘糜二位夫人一生跟随刘备东奔西走,被人抢来抢去,几乎没享过什么福。

应当注意的是关于赵云单枪在曹军中七进七出纯是《三国演义》的敷衍虚构,其实赵云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粉面朱唇,白缎盔甲,背上插着许多绣花三角旗的英俊小青年,他的年纪比刘备还大而且在蜀国的地位很低,死后一年多才得到追谥,完全不能与张飞、关羽、黄忠相提并论。所有赵云的英雄事迹来自《赵云别传》,但是《别传》内容可疑之处太多。

荆州地处西川与东吴之间,是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当初刘备没有立足的地方,向东吴借荆州暂时栖身,约定以后归还。赤壁之战后孙权想讨回荆州,刘备以各种理由再三推拖。而且鲁肃一提起归还荆州的事,刘备就放声大哭。周瑜劝孙权将妹妹嫁给刘备,以婚姻关系羁绊住他。孙权实在没有办法,就想趁刘备丧妻之机会,以其妹孙尚香送给刘备作继室为诱饵,借口吴国太夫人特别疼爱这个最小的女儿,不愿意远嫁,所以请刘备去东吴完成婚礼。名为东吴与刘备连亲,实则趁刘备过江之机加以拘禁,好逼诸葛亮拿荆州换回刘备。刘备有意联吴,便遵从了东吴的婚议,建安十四年冬天由赵云、孙乾陪同进入吴境。

不想孙权反弄巧成拙,在甘露寺吴国太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就真的招他为婿。结婚时刘备已年过半百,孙尚香也就二十来岁。结婚的那一天,一百多个侍婢簇拥着一位珠围翠绕的袅娜佳人与刘备参拜天地。待到入了洞房刘备不禁吃了一惊,洞房里面刀枪剑戟杀气腾腾,侍婢都佩剑侍立在一旁,好像要出兵打仗的样子。刘备忙哆嗦着问:“这是做什么?”侍婢说:“我们郡主从小喜欢练武,一向是随身不离兵器。”刘备说:“今夜是洞房花烛的好日子,还是将这些暂时拿开的好。”孙夫人撇嘴说:“你打打杀杀了大半生,难道还怕兵器么?”

不满归于不满,孙夫人还是脱下戎装,丢下兵器。这时刘备仔细端详,这个孙夫人神采奕奕,长得也很端正,于是紧张害怕的心情也消失了一大半。孙夫人横眉立目的时候确实吓人,但温柔起来也是惊天动地的销魂。于是二人携手进入帏帐。

刘备一连住一个多月,这才从温柔乡中醒过来想起了荆州的部下。他对孙权说曹操眈视荆州不能不回去,孙权不好说不放的话,况且刘备早将吴国太哄得团团转,另外他也想让刘备在荆州作为曹魏和东吴之间的缓冲。等到刘备携孙夫人回到了荆州以后,周瑜从江陵来见孙权,问起孙权为何放刘备回去,孙权说是防备曹操。周瑜只好无奈叹息。他给孙权分析了形势,孙权也很后悔,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刘备取得益州后根本不想归还荆州,孙权便趁刘备西征入川的时候,悄悄给妹妹写信谎称吴国太病重,想将孙夫人和阿斗骗到东吴,然后用阿斗换回荆州。好像来来回回就这么一条计策。孙夫人不辨真伪,匆匆携阿斗登船回吴国,诸葛亮派赵云勒兵断江留住了阿斗,只放孙夫人一人回东吴。孙夫人到了东吴后才知吴国太根本没有病。从此以后,孙夫人留在了东吴,被迫还是自愿不得而知,只是与刘备再也没有见面,他们的夫妻生活大约就持续了三年。

当初孙夫人虽然也有温存的一面,但日常倚仗兄长的势力不把刘备放在眼里,一向说一不二,不仅左右大将都怕她三分,刘备也不敢违怫。而且孙夫人从东吴带来一批吏卒,在蜀地纵横不法,谁都无法约束,好像是闺中的敌国,时刻还必须加以防备孙夫人手中的刀剑。等孙夫人回到了东吴,刘备回想起的只有那些提心吊胆的感觉,所以也不派使者去东吴迎接孙夫人。

刘备最后一位夫人吴氏是陈留人,少年时失去双亲,她的父亲一向与益州牧刘焉有旧交,因此举家随刘焉进入蜀地。刘焉心有异志,他听看相者说吴氏以后会大贵,便想纳吴氏为妾,但是苦于自己与吴氏的父亲是莫逆之交,与吴氏的辈分不相当,就只好让自己的儿子刘瑁娶了吴氏。刘瑁死后吴氏寡居。公元214年夏天刘备取得益州城,群臣劝刘备聘娶吴氏。刘备心疑自己与刘瑁同族在礼法上不妥。法正说:“若论起亲疏,您与刘瑁比得上晋文公与子圉的关系么?”于是刘备决定纳吴氏为夫人。吴氏虽然寡居再嫁,但艳丽不减当年,刘备重新领略了空旷已久的温柔滋味。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立吴夫人为汉中王后。章武元年夏五月,刘备称帝立吴后为皇后。

孙权难以收回荆州,又想与关羽结为儿女亲家,但关羽不仅拒绝了孙权,还以“虎女焉配犬子”的话来鄙夷孙权。孙权出离愤怒,派吕蒙攻打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 ,

以至于身首异处。

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民间也流传有这样的说法。其实这是只看其表而不知其里,试想如果江山基业是哭出来的话,那很多泪腺发达的女孩子也可作得蜀国之主了。仅仅善于表演和做秀,恐怕是无法号令群雄去舍死卖命的打拼江山的,刘备的哭解释为仁慈与韬略比较合适。其实刘备有很多不“男人”的地方,比如有一次蜀国战事危急,诸葛亮看到刘备却在编织帽子,很失望很生气,我们看以下刘备是怎样说的,他当时把正织着的帽子仍在地上说,其实我哪有闲心啊只是胸中暂时尚无破解之策,所以借此遣怀罢了,可见如果把刘备的哭和做针线活看成是懦弱无能的话,便大错特错了。(在此我们也可以设想,或许刘备真的是一个事业有成而又善于烹饪料理家务的新好男人^_^)

这位网友还说到,刘备的江山多半是他的兄弟和诸葛亮打下来的。此话不假,这就是领导的艺术,刘备作为团队的精神领袖,他不能像楚霸王一样动辄自己亲征,leader的作用不是表现的前线上而应该在指挥部里。刘备只要画好蜀国未来的蓝图,然后发现并任用合适的人去具体操笔描绘就行了。刘邦和韩信曾有一次精彩的对话也涉及了这个话题,刘邦自己知道,运筹帷幄决策千里他不及张良,日理万机治国安邦他不及萧何,统兵带甲决胜沙场他不及韩信,可他何以做得西汉的开国皇帝呢,因为他是一个卓越的领袖,他懂得驾驭人才凝聚人才。通用电气的前总裁韦尔奇,他个人对电子一点都不懂,然而他却创造了通用的辉煌。组织的架构千万不能错乱,只有各司其职让合适的去做合适的事才行。假如让刘备扛着大刀冲锋陷阵,让张飞坐镇主持大局,岂不滑稽可笑?后果也可想而知。

至于说刘备因为仁慈而错失了很多机会,也不能一概而论。刘备的确没有壮士断腕的魄力,但刘备也绝不能像萧峰一样喝一杯断义酒便了却一切恩怨,刘备要实现他的梦就只能瞻前顾后。就说接管刘表的基业吧,刘备的一再谦让有两层意思,一是当时刘备在荆州还没有足够的民望,在有趁人之危之嫌的情况下入主荆州,根基不稳民心不服,二者刘备手中无兵,假如贸然接管荆州,必然会招致蔡氏家族的激烈对抗。刘备深谙取舍之道,他得到每一块地盘都要名正言顺,做好民心工程,他知道有些东西永远是他的,而有些东西即使暂时收归囊中也会得而复失,在诸英雄中,刘备的势力最差,他要想在众霸主的夹缝中发展,动作就不能过大,否则就会引起其他霸主的注意和不安。在《上海滩》中,许文强也明白这个道理,在刚立住脚时他的扩张很谨慎,就是担心其他堂口关注他,结果因为丁力的冲动杀了金老板,导致其他堂口怀疑许文强的野心,联合消灭了他的产业。刘备在接管荆州和徐州的大权时再三谦让,主要是因为他担心还没有足够的实力控制大局却暴露了野心,可见他所虑甚远!

有人说在乱世就要看谁够狠够霸道,其实不然。如果想基业常青就要施仁义于天下,刘备一直奉行仁义二字,在入川时民众才箪食壶浆,“如婴儿之望父母”。很多人都习惯把商场比作战场,以为商场就是尔虞我诈,这似乎为奸商找到了辩词,但是各位看官切莫忘记,战场上亦有仁义之师和残暴之师呀。企业要想做百年招牌,就要施行仁义,也就是诚信经营,其实做人也是如此,厚道为人会得到很多人生的精彩。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东汉时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中国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蜀汉王朝的建立者。

刘备出生于没落的汉朝皇室世家,是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论辈分是汉献帝的族叔。

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刘备集团的力量相对较弱,又无稳定的根据地,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的境地。曾经一度寄居大军阀曹操、袁绍、刘表之下。但刘备为人的品质和品格方面最符合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所以所到之处均深受礼遇和尊敬。

188年,刘备与关羽、张飞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地方武装,加入东汉王朝扑灭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史料记载他:“数有战功”、“有武勇”。战争结束后,刘备建立了其军事集团的正规武装力量,任职东汉王朝的平原相(县令)。196年升任徐州牧,官拜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徐州被吕布攻占后改任豫州牧。

207年,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任军师。刘备按照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占荆州、联孙吴、退曹兵、入四川。

221年于成都称帝建立蜀汉王朝,疆土包括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成为三国时期的其中一国。先后娶妻甘氏、麋氏、孙氏和吴氏。子刘禅继位。

223年,在为关羽报仇而发动的对吴战争中失败,退兵回到蜀国。同年4月在白帝城(今重庆奉节)病逝,谥号为“昭烈”。刘备在中国有两个坟墓。一个是成都市武侯祠内的“惠陵”;另一处在四川彭山的莲花坝。

评价

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如爱民爱材、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三国志》评论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尽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不二,诚君臣之圣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侠,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看,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尔。”他能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材收为己用。最典型的范例就是诸葛亮,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遗言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却在大权在握时,念念不忘完成刘备的遗志,最后在北伐的战争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刘备的政治品格特点,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体现。孔、孟的政治主张强调“德治”,强调“仁政”,告诫统治者要“以德服人”,要用自己的人品、高尚的道德来影响臣民,征服百姓。刘备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实践中领略到遵循儒家政治思想理念对于角逐天下的重要性,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临终时仍不忘留下遗诏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正是这个“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铸成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成就了刘备的一生霸业

厚and黑

参考资料:厚黑学

在很多人眼里他是好色之徒

历史上的刘备,其实是一个经常领兵冲锋在第一线的军事家,而绝非如《三国演义》所谓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最典型的是赤壁之战,刘备亲自领军参战,但当是担任侧翼掩护作用,因为主力是周瑜的三万军队。即便是在三顾草庐之后,刘备亦经常把诸葛亮扔在家中而四出征伐,这一点后面还会论及。

但刘备的军功委实说不上赫赫,他的最得意之作即是取蜀川、下汉中两役。前者有法正为谋士,但损失了庞统;后者老将黄忠战功卓著,刘备主要是指挥作战。其余战役,他屡屡败走、寄人篱下,这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详细介绍。

不过,刘备却是从社会的最底层一级级白手起家的,三国君主中他身份最低微(曹氏家族势力庞大,且有夏侯氏为亲;孙氏家族在江东也可算是一霸的地头蛇性质),能够成三国霸主之一,殊为不易。从这一点看,尽管西蜀拥有的人才数量最少,但刘备招引人才、吸纳人才的水准绝不在曹、孙之下。

个人以为,刘备的最大失误处,在于倾全国之力以攻东吴。刘备攻东吴,正说明他放眼的是全国,看到曹操力不可敌,唯有取东南江山才足以北上和曹操一决。但一出兵后,就发现东吴的实力其实超出其想像,就此陷入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地步,最后被陆逊一举击溃,无奈。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