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洪堡大学于1810年由威廉-洪堡创立,被德国誉为现代大学之父。
著名学者,政治家威廉-洪堡,是柏林大学第一任校长。哲学家约翰戈特利布菲希特,神学家,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施莱尔马赫,对柏林洪堡大学的发展也都产生过深远影响。
建校初期的洪堡大学有4个经典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哲学院,神学院。此后在许多著名学者的教学研究推动下,该校又发展了许多新的学科与专业,并很快发展成为一所享誉全球的一流学府。
二十世纪前十年,洪堡大学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共有29位学者在化学,文学,医学,物理等领域获得了诺贝尔奖。在十九世纪中期的高校改革浪潮的影响下,洪堡大学在原先占优势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研究条件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取得较大发展。
随着1990年10月德国统一,在继承传统教学精髓的前提下,同时继续发展同世界各国教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关系,并引导学生在更高水平上的思想灵活性。
现在洪堡大学共设有11个专业学院及各种中心研究所。该校包含了人文,社会,文化,人类医学,农业,医学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所有基础学科。19个专业设有理科硕士专业,此外包括了12个语种的翻译专业,其中4个是东欧语言。59个专业设有文科硕士专业。
洪堡大学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广泛深入的研究交流合作关系,如美国,日本,东欧,前苏联及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该校的科学工作者广泛参与各种学术交流工作。现约有70个项目得到了各种基金的资助。现在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材料学,环保工艺学,生物物理学及生物工艺学。
洪堡大学的发展得到了柏林及各方面的资助。她将在发扬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坚持教学研究一体化的发展。
专业设置:法学专业;园林农专业;数学和自然科学专业 I ;数学和自然科学专业 II ;哲学;历史学人种学;历史学人种学;图书馆学;德语文学;德语语言学;北欧学;英语语言学和文学及美洲学;斯拉夫学;经典语文学;社会利益介绍系统学;工作与人口社会学;人口学;政治理论;管理学;城区社会学;结构分析比较;美学研讨课;戏剧学与文化交流研讨课;艺术史研讨课;艺术与美学实践;非洲语言学;非洲文学与文化;非洲史;日本语言与文化;日本历史;中国现当代文化史;苏丹古代史;苏丹现代史与社会;普通教育学;印度尼西亚学;西藏学;经验培训研究与方法学;哲学与教育学;东南亚历史;经济教育学;教育学与信息学;人体遗传学;成人教育学;银行学,金融,保险;企业经济税务学;工业市场与管理;计量经济学;财政学;经济信息学;会计学与审计;经济政治学;康采恩管理;工业经济;创新管理;普通经济政治;中小学理论;管理学;市场学。
学校特色
洪堡大学致力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人文综合素养,并开创了教学研究一体化的新模式。它的办学思想在世界上广为借鉴,在此后一个半世纪里建立的大学都继承了它的这种办学方针。
柏林洪堡大学成立于1810年10月,这所国家资助、男女合校的高等学府是当时的普鲁士教育大臣、德国著名学者、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创办的。
柏林洪堡大学在成立之初共有4个传统学院,分别是:法律、医学、哲学与神学,学校共有52名教师及256位学生,而哲学院的黑格尔、法学院的萨维尼、古典语言学家奥古斯特柏克、医学院的胡费兰及农学家特尔,则象征了当时洪堡大学各学院的精神。
在19世纪中期高校改革浪潮的影响下,柏林洪堡大学在原先占优势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研究条件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取得较大发展。
柏林洪堡大学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可以说是世界学术的中心。许多知名学者、政治家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产生过29位在化学、医学、物理和文学等领域的诺贝尔得主,成就惊人。
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就出自柏林洪堡大学即当时的柏林大学,他是1901年获奖的荷兰教授雅可比亨里修斯凡霍夫因研究出化学动力学定律而获得诺贝尔奖。
包括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普朗克,哲学家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华,神学家施莱马赫,法学家萨维尼都曾在此任教。
与此同时,共产党理论的创始者马克思、恩格斯都曾就读过柏林洪堡大学,其他曾在此就读过的还包括欧洲议会主席舒曼、哲学家费尔巴哈、著名诗人海涅、铁血宰相俾斯麦及作家库尔特图霍尔斯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