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尼系数?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于1922年提出。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

世界银行公布的2005年中国基尼系数0.47

HR随笔(五)中国的基尼系数到底多少?

By QQ鱼 发表于 2005-10-31 13:54:21

一、基尼系数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C基尼设立而得名。由于基尼是根据洛伦茨曲线图而设立此指标,基尼系数又称洛伦茨系数。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

图中,OI(垂直坐标)表示收入百分比,OP (水平坐标)表示人口百分比。联结两对角的直线(45°线)是绝对平均曲线(a ),线上任何一点到OI轴和OP轴的距离都相等, 并表示: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也占一定的百分比。OPY线是绝对不平均曲线(c ),它表示:社会成员中,除一人外 ,其余人的收入都是零, 这最后一人得到全部收入。实际收入分配曲线(b ), 一般介于绝对平均曲线和绝对不平均曲线之间,这条线上,除起点(O )和终点(Y)以外,任何一点与两轴的距离都不相等,这表明:总人口中每一定百分比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在总收入中占一个不等的百分比。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平均曲线越近,社会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两条曲线间的距离越大,社会收入越不平均。

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等于零,基尼系数为零,收入绝对平均;如果B等于0,基尼系数为1 ,收入绝对不平均。 基尼系数一般在0与1之间。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二、中国的基尼系数

现在人们对于中国基尼系数的测算主要来自三个口径:政府的,学术界的(学者们得出的结论)和世界银行的(每年世界银行都要公布各个国家一系列的数据,其中包括基尼系数。现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都要公布《人类发展报告》)。这三个口径的测算结果大致差不多,但有些具体的差别。

根据政府口的测算,近年来中国居民基尼系数迅速增高,1996年为0.375,1997年为0.379,1998年为0.386,1999年为0.397,2000年为0.417。这两年可能更高了些。(摘自网上,具体数据来源我没找着)

学者们的研究对中国基尼系数的判断要偏高一些。一般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1998年为0.456,1999年为0.457,2000年为0.458。根据清华大学李强教授的计算,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基尼系数是0.4577。2004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抽样调查,是人民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联合举行的一次大型抽样调查,结果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了0.53。

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调查,早在 1995年中国基尼系数已达 0.445。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过数年跟踪调查完成的《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调查》更加公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中国城乡的收入差距已是“世界最高”。而按照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调查,如果将非法和非正常收人包括在内,则1994-1997年中国基尼系数就已超过了0.5。《财经时报》2004年8月有一份报道,“据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一位博士生透露,不久前曾有几位专家做过相关调查,这项未公开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可能超过0.6!

学界一般认为,中国的官方数据低估了基尼系数的实际水平,学者们普遍认同中国基尼系数的真实水平应该在0.5或以上。

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的统计数据,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之前为0.16,80年为0.32,95年为0.415,1998年为0.403。也就是说,从1995年以来,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连续10年超过警戒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2001年人类发展报告》也认为1998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0.403。按照联合国计划署公布的数字来看起来,现在中国的基尼系数也是早已经超过了0.4。

三、国际比较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5,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如今中国20%的最贫困人口收入份额只有 4.7%,而20%最富裕人口收入份额则高达50%。在2005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中,按基尼系数从低到高排序,中国在120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到第85位,已经与后面35个社会分化非常严重的国家的水平相接近,而在最后的35个国家中,有32个是拉美和非洲国家。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贫富差距程度的指标。

我们不妨同其他国家做个比较,中国的基尼系数,学者都认为是0.458,而联合国计划署也认为达到了0.4。那别的国家是一种什么状况呢?现在美国的基尼系数是0.41,换句话来说,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美国。法国的基尼系数是0.33,印度的基尼系数也是0.33,俄罗斯的基尼系数是0.46,世界上基尼系数最低的国家,以前是奥地利,是0.23,按照最新的数据,最低的国家是日本,是0.25。世界上基尼系数最高的国家是南非和巴西,达到了0.59。前几年公布南非和巴西的时候,都是0.6,现在略降了一点,0.59。通过跟其他国家相比较,很明显,我们中国的基尼系数比较高了,已经超过了合理的范围。

四、厉以宁的二元论

这样的基尼系数会让政府有些尴尬,于是经济学家厉以宁提出了“中国特色”的基尼系数算法:

记者: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上说,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在0.4以上表示收入分配严重不平均。有人测算,中国基尼系数,1996年是0.424,2000年增加到了0.458。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厉以宁:基尼系数通常适用于市场经济国家,而中国目前处于体制转轨过程中,并且是个二元经济的国家,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结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别很大,不能笼统地用基尼系数来说明问题。我认为,按中国现阶段城乡二元经济的情况来分析,可以先算出两个基尼系数:一个是城市的基尼系数,另一个是农村的基尼系数。然后再用加权平均方法算出一个基尼基数。据测算,我国城市和农村两个基尼系数在0.32-0.35之间,加权平均之后,也大致在这个水平上。(《光明日报》2002年1月7日,记者张玉玲)

然后国家统计局也马上搬用上经济学家的二元论解释,2003年0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9日接受北京现代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总体上是合理的。邱晓华说:“虽然一些看法认为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警戒线,但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不能以基尼系数一般的标准来看待中国。对一个不是二元经济的国家,基尼系数可能管用,但中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基尼系数要放大一些才管用。”

经济学家的本事真是让人大开眼界,98洪水能让他们说出创造内需的好处来,贫富分化能让他们独辟蹊径找出“中国特色”算法来,房地产泡沫能让他们说出“二套房”理论。中国经济学家的集体堕落,实在是让人痛心。

看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中的表述吧:

“如果贵州是一个国家,那么它的人类发展指数仅刚超过非洲的纳米比亚,但是如果把上海比作一个国家,其人类发展指数则与发达国家葡萄牙相当。”

“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45,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如今中国20%的最贫困人口收入份额只有4.7%,而20%最富裕人口收入份额则高达50%。”

参考资料:http://www.yuqingquan.com/blog/user1/1/archives/2005/184.html

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逼近0.47

根据经济学的解释,基尼系数指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数值越大,说明收入分配越不公平.

参考资料:经济学知识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