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部,北冰洋与大西洋之间,五分之四的面积在北极圈内,北端是地球陆地距北极最近的地方,是世界最大岛屿。
公元982年,北欧人红胡子埃里克只身横渡丹麦海峡到达此地,在该岛的南部发现有一块绿草地。他想:“假如此地有个动人的名字,一定会有许多人来此定居(据埃里克的记录)。于是他将此地命名为“Greenland”(格陵兰),意即“绿色陆地”,并返回北欧大肆吹嘘。这就是格陵兰得名的由来。
实际上该岛一年中差不多有5个月极昼、五个月极夜,仅在短暂的夏天,靠近海滨处才有些绿色。全岛六分之五的土地被冰层覆盖,是世界上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大冰库。
格陵兰岛面积相当于七十个海南岛那麽大,有217.56万平方千米,由于面积巨大,又称为“格陵兰次大陆”。
“格陵兰岛”与其名称极不相称,这里地处高纬度地区、气候严酷,一年四季、风暴凛冽,冰雪难以消融,岛上的降水也以降雪为主,格陵兰岛只是在周围沿海地区有一条狭窄地带没有冰雪,属无冰区,最大的无冰区不是在气候较温和的南部和西部,而是在气候酷寒的北部佩里兰德地区,那里气候干旱,雨量稀少,风暴怒吼,到处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有“北极撒哈拉”之称。
岛上的植物非常稀少。绝大部分地区寸草不生,只是在气候较温和湿润的西部和南部,生长一些极低等的植物如地衣、苔藓等,在东南部的一些深山峡谷中,有少量的灌木丛和草地可供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放牧。南部的一个深谷中生长着寥寥无几高不过四五米的白桦树和柳树,被称为格陵兰唯一的“森林”。
格陵兰并不是开天辟地就是如此酷寒的,据考证,远古时代,格陵兰和北冰洋地区气候非常温和湿润,那时,岛上树繁叶茂,群莺乱飞,呈现一派花红柳绿、生机盎然的景象,那时的格陵兰可谓是一片真正的“绿色陆地”。现在,人们在这一地区覆盖着冰块的海岸峭壁上,还时常发现热带和亚热带的动植物遗骸,如犀牛、野马以及银杏树等,就是一个生动的明证。只是经过大约1000万年的变迁,才变成如今这样严寒的气候。随着地球的日益变暖和大陆飘移,可以预见,在地球下一个温暖期,格陵兰真的会变成一块阳光灿烂、满岛春色的“绿色陆地”,重返昔日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