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由于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间相对运动变化造成的正常现象。
春节是中国传统农历中的新年,其编排是一种阴阳合历,所以它既要考虑太阳,又要考虑月亮。中国农历历法是以“朔望月周期”来计算一个月的天数,“朔”所在日为初一,是人们完全看不到月亮的时刻;“望”所在日为十五、十六,就是满月的时刻。由于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并非一成不变,因此“朔望月周期”有长有短,农历一年中就出现了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分法。同时,为了保证农历每月的初一必须是朔日,所以大小月的安排也不是固定的,这需要通过观测和科学推算加以确定。
今年农历腊月的“朔”(初一)到正月的“朔”(初一)恰逢小月,因此年三十就被省略了。
据了解,上一个没有年三十的春节出现在2003年,而下次则要等到2012年再现了。
2.有一个原因容易被想到,当你烤火时,火炉愈旺你愈觉得暖和。地面上的热基本上是太阳辐射来的,当太阳辐射来的热增多时,地球变暖和了;反之,自然要寒冷一些。
太阳辐射来的热为什么会有变化呢?过去我们是不清楚的,现在发现太阳上正在进行规模巨大的热核反应,由此产生出光和热,而这反应的过程并不是平稳不变的,如稍有变化,地球上也能感受到它的影响。
不过假使火炉没有更旺,但多穿了衣服,身上也会暖和起来,地球的大气圈就有这种作用,它能使地球所吸收的太阳辐射来的热不致迅速散失。因此大气的状况与地球上的冷暖密切相关。
大气中的尘埃多了,阻挠阳光通过,地球上就要冷些;而二氧化碳的增加,则使大气保暖的作用增强,气候就可以变得比较暖和。所以有人认为,人类大量进行燃烧活动,增加了二氧化碳,是地球变暖的一个原因。
由于地壳运动而使陆地面积扩大或缩小,使高山增多或减少,也都对气温高低有作用。也有人认为地球上的冷热与地球两极位置的移动有关。
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蜕变放出的热,也应该对地球的冷暖有影响,不过由于岩石传热慢,能够传到地面的量很小。
存在于宇宙空间中的尘埃,有拦截太阳辐射的作用,这些尘埃在有些区域聚集得较多,因此有人认为,当地球随着整个太阳系围绕银河系的中心旋转,进入到这种宇宙尘埃密集的区域时,冰川就会广泛出现。
这些原因都有一定的道理,现在可以这样认为,地球上的气候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不会简单地重复。但要全面解释地球冷暖的变化规律,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
因为十二月(阴历)是闰月,所以2006年没有年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