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八卷,编者是清代乾隆年间一个不出名的小官孙洙(1711~1778),别号蘅塘退士。乾隆二十九年(1764)他与夫人徐兰英一起商讨切磋,编就了这部后来“风行海内,几乎家置一编”的《唐诗三百首》。何以称作“三百首”呢?因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305篇,称作“诗三百”,所以蘅塘退士也选三百余首,表示继承与效法《诗经》。同时俗谚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定名为《唐诗三百首》,以它作为家塾课本,为儿童学习唐诗入门读物。
《唐诗三百首》八卷,编者是清代乾隆年间一个不出名的小官孙洙(1711~1778),别号蘅塘退士。乾隆二十九年(1764)他与夫人徐兰英一起商讨切磋,编就了这部后来“风行海内,几乎家置一编”的《唐诗三百首》。何以称作“三百首”呢?因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305篇,称作“诗三百”,所以蘅塘退士也选三百余首,表示继承与效法《诗经》。同时俗谚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定名为《唐诗三百首》,以它作为家塾课本,为儿童学习唐诗入门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