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的范围更广
国民革命是全中国人的革命! 不要因为有国民两个字 就想到国民党!
1922年9月,陈独秀提出了一个用以代替“民主革命”的新口号——“国民革命”。陈独秀此举的重大意义,在于揭开了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的序幕。但他提出“国民革命”的原因及思想根源,至今尚没有深刻的揭示。实际上,陈独秀提出“国民革命”的动因,是为适应国共党内合作的需要。他一方面要解释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合作方式并非与资产阶级合并,另一方面又要把共产国际要求的“民族革命”与孙中山主张的“国民革命”密切结合起来,以便把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引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
“国民革命”口号,是陈独秀等中共领导人对中国革命理论探索后,为适应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来实现国共合作的特殊需要,继“民主革命”而提出的纲领性口号。
1921年中共创立时,对自己在现阶段的革命使命并不清楚,体现在中共一大文献上的,是泛泛的“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 [2](p3-5)这样的纲领,是照搬资本主义各国共产党的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使命,并不能适应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经过不懈的探索,在列宁和共产国际二大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指导下,1922年7月,中共二大正式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通过了相应的民主联合战线决议。决议指出:“无产阶级倘还不能够单独革命,扶助民主派对于封建革命也是必要的”,“因为在事实上必须暂时联合民主派才能够打倒公共的敌人——本国的封建军阀及国际帝国主义——之压迫”。至此,中共摆脱了进行“推翻资产阶级”革命给自身带来的脱离现实的尴尬,理直气壮地表示:“我们共产党不是空谈主义者,不是候补的革命者,……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2](p64-66) 而“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正的民主派”的,只有国民党[2] p37。与国民党的合作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对与国民党的合作,中共二大设想的是党外合作,是准备邀请国民党及其他革命团体召开联席会议,建立联合战线。中共一再强调,对民主派“只是联合与援助,决不是投降附属与合并”[2](p65),合作“不是无产阶级降服资产阶级的意义”[2](p114)。可是,中共的这一决定,却被再度来华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指斥为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左”倾幼稚的表现[3](p238)。8月底,马林召集中共领导人在西湖秘密会议,“提议加入国民党组织”。中共与会的5名中央委员“一致反对此提议”,认为它“混合了阶级组织和牵制了我们的独立政策”。马林声称加入国民党是共产国际的决议,“于是中共中央为尊重国际纪律遂不得不接受国际提议,承认加入国民党。”[4](p351)
可以看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合作方式,在中共许多人的眼中是类似于“合并”的方式,是与二大决议不一致的。为了不与二大决议矛盾,陈独秀只有改变此前认为国民党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正的民主派”的观点[2](p37),接受马林提出、并被共产国际封为正统的对国民党性质的分析,即国民党“不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党,而是各阶级联合的党”[5](p15-17)。在与《造国论》同时发表的《国民党是什么》一文中,陈独秀公开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中国国民党是一个代表国民运动的革命党,不是代表那一个阶级的政党”,“因为他的党纲所要求乃是国民的一般利益,不是那一个阶级的特殊利益。党员的分子中,代表资产阶级的知识者和无产阶级的工人几乎势均力敌。”[1](p210) 陈独秀的言外之意就是说,国民党本身就是一种各革命阶级联合战线的组织,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正是“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的体现。他用这个新观点,成功解释了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并非与资产阶级民主派合并。问题是,如此一来,二大时认为国民党进行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派对于封建革命”的观点,就显得难以自圆其说了。一个要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欲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党,怎么能说不是资产阶级政党呢?可共产国际已经把国民党定性为多阶级的联盟,摆在陈独秀和中共面前的,就只有重新解释国民党的革命,淡化其资产阶级性质。于是,陈独秀从孙中山的主张中找寻,从马列主义的理论和共产国际的指示中找寻。他找到了“国民革命”,用“国民革命”代替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口号,代替共产国际主张的“民族革命”口号。虽然陈独秀也承认国民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但已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资产阶级的性质。对此,他说得很明白:“民主革命这个口号,未免偏于纯资产阶级的,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地位,决没有欧洲十八世纪资产阶级的革命之可能”,所以改用“国民革命”[6](p79-80)。
事实上,在此之前,已接受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的陈独秀,曾对用“国民”作号召提出了批驳。他说:“各国内只有阶级,阶级内复有党派,我以为‘国民’不过是一个空名,并没有实际的存在。有许多人喜欢拿国民的名义来号召,实在是自欺欺人,无论是国会也好,国民大会也好,俄罗斯的苏维埃也好,都只是一阶级一党派底势力集中,不是国民总意底表现;因为一国民间各阶级各党派的利害、希望各不相同,他们的总意不但没有方法表现,而且并没有实际的存在。”[1](p11) 何以此时他也拿“国民”来号召呢?答案只能是国共合作的需要。陈独秀说:“我们决定劝说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从这时起,我们党的政治主张有了重大的改变。”[2](p169)陈独秀的国民观及其革命口号就是这种改变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