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根在中原,後來,客家人民因為 中原戰亂而南遷,先後遷徙到了贛江、濘江、梅江流域以及南方各省的山區。他們在那裡披荊斬棘,開山造田,落地生根。相對當地原居民,他們被稱為客家,後來也自稱客家。
客家的形成和發展與中國的移民運動緊密相連。在歷史上,客家先民及客家人,曾先後經歷過五次大規模的遷徙運動。 南遷漢人渡江後,集中匯聚於贛、閩、粵三省邊境山區,隨著人口的增多,逐漸占了優勢,並形成自己的大本營,客家民系始得在此形成。
遠播海外
客家人在向南方各省遷播的同時,又基於國內政治,經濟和家庭等原因,從南宋末年以來的700餘年間,各地客家人先後分別由廈門、汕頭、廣州、海口、虎門、香港和台山赤溪的家沖等港口乘船,冒險到達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南、北美洲。 現在客家後裔已遍及五大洲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正所謂"凡海水所到之處,就有華僑,有華僑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經過1600多年的發展,因內外客家人總數已達6560多萬︰分布在國內大陸17個省、180多個縣市的約有5512萬人;分布在港澳台地區的有595萬人;散居在海外84個國家和地區的約有454萬人。因此客家人被譽為"日不落"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