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何能成为圣人?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为什么,因为他胜过一般人.

众所周知孔子被称为圣人,一个人为什么会被称为圣人呢?这总是有一些存在的道理的……我想谈一谈关于孔子作人处世的态度。先看一看论语中的这段文字吧: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这段话的译文在书上是:

“孔子病的很厉害,子路叫人临时担任治丧的家臣。孔子的病稍稍好了些后,说道:“仲由做这种欺诈的事已经很久了啊!我本来不该有治丧的家臣,他却安排人做治丧的家臣。我欺骗谁?欺骗上天吗?再说,我与其死在治丧家臣的手里,宁可死在你们学生们的手里!我纵使不能享受大夫级的葬礼,难道我就死在道路上吗?”

我觉得这是孔子的修养。从这段文字我可以明白到孔子的学生对孔子很尊敬,尤其是子路和子贡这些人。现在我想来说明一件事,就是孔子当时有很多很多入门弟子,在人口很少的当时来说,“孔氏军”应该是一个非常大的党组织了吧。更何况在那个时候,春秋战国的战乱已经经历了那么多年了,孔子有3000弟子,而且很多都是各国的优秀分子,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人才都有。孔子完全有这个水平去取代任何一国的政权,甚至说可能比秦始王更早的统一中国。他完全有这个能力去做,那他为什么不这么去做呢?我是这么思考的……

孔子是一个思想家,政治家……他很有头脑,很聪明。他认为如果去取代了一个政权,那么这样的影响并不会很久的,不是千秋万代的事业,如果要影响的悠久宽广博大,那么就不在于权力军事,而在于文化教育。他的弟子们把他当所了一个大的党魁。所以后来儒家的后代才称誉孔子为“素王”,这才是真正的王。为什么称之为“素王”呢?所谓“素王”就是没有土地、没有任命,只要人类的历史文化存在,他的王位权势就存在。其实称他为“素王”,就跟佛教中施迦穆尼的地位差不多。大家都知道佛教的祖师爷是施迦穆尼吧……那就知道其实儒教跟佛教其实差不多大……明白儒教是多大的一个组织了吧。孔子本身这个圣人,他始终是一副救人救世的心肠,他从来不把富贵与权力当作一回事。他从来就不想做官,大概就因为觉得做官的影响不大吧……

孔子的弟子子路把同学组织起来,把孔子视为一个皇帝或是社会组织的领袖,而把他们自己称为臣。其实他并没有必要这么去做的,因为孔子从来不把权力看得很重的。孔子希望能够让后人更了解他,受到他的影响……他这个选择没有错,秦始王的后果好吗?后人把他看作暴君的典型例子。这样的例子很多了,要知道世界上保存最久的是文化,文化是世界进步的主要途径,要跟孔子一样,去宣扬自己的学问,这样他就流芳百世了。嘻嘻……

再回到刚刚那段话吧,子路其实在捧孔子,这是完全不对的。因为要知道,作为一个领导人,往往会被部下捧坏的。如果当你在一个领导的位置上,每当别人说你的话说得对,都对你说:“是的”的时候,你得考虑考虑,不要被别人给捧坏了。孔子就做得很好,很对。他并没有表扬子路,反而把他责备了一顿,因为孔子知道子路在捧他。孔子当时很自疚的,他觉得他没有把子路教育好,所以才说:“吾谁欺?欺天乎?”这两句充分说明了孔子的无欲无求。

因为他的思想影响至今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