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北京的胡同是怎麽形成的?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北京老的街巷,民间俗称:胡同北京的胡同,绝大多数都是正东正西,正南正北,横竖笔直的走向,从而构成了十分方正的北京城, 也表明了北京这座古城是经过充分规划,依照棋盘形的蓝图而建筑的。又由于住宅是坐北朝南的四合院, 相互排比而组成胡同,所以东西向的胡同多,南北向的胡同少。而这种规划正是吸取历代帝都的建造经验 ,体现了我国历代建造城市的传承特色。

“胡同”,这两个字原是蒙古语的译音。《析津志》载称“巷通本方言”,是1267年元代建大都沿袭 下来的,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所以,北京胡同是久远历史的产物,它反映了北京历史的面貌,是有丰富内容的。

北京有多少胡同?据《析津志》记载,当年元大都只有29条“巷通”。到了明代,除了大街外,原来 384条火巷也叫胡同了。明嘉靖《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记载,内城有胡同900多条,外城300多条。光绪年间统计,内城有1200多条,外城600多条。1946年统计,北京共有胡同3065条。

北京许多胡同富有历史意义。作为元、明、清三代帝都的北京,如司礼监胡同、恭俭胡同(内宫监变 音而来)、织染局胡同、酒醋局胡同、钟鼓司胡同、惜薪司胡同、蜡库胡同、瓷器库胡同等等,都是历代内府太监的监、局、司、库,各衙门所在地,显示了当时皇城的范围。从前众多的衙署也遗留下不少胡同地名,如东厂胡同是明代有名的锦衣卫所在地,是太监残害忠良的地方。南、北太常胡同,是以太常寺而取名。贡院胡同,为明清的考场。许多权贵第宅所在地,也成了胡同名字,如李阁老胡同,《长安客话》说李东阳的居住所在武定侯胡同,为永乐年间功臣郭英的住宅所在。汪家胡同原清雍正、乾隆时宠臣汪由郭的居住所在。同时,手艺好的手工业者、买卖公道的商贩,也因居所被人叫熟,慢慢形成了胡同。如刘兰塑胡同、磨刀儿胡同、粉房刘胡同、豆腐陈胡同、沙锅刘胡同等。甚至一般老百姓名字也成了胡同的名称,如王老胡同、石老娘胡同、宋姑娘胡同,等等,据说这类以贫贱者命名的胡同大大超过权贵者命名的胡同,这是北京胡同名称值得称道的地方。

建议看看http://www.shichahai.cn/hutong.asp

参考资料:http://www.shichahai.cn/hutong.asp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