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的由来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65
七巧板的由来:
七巧图的起源尚无定说,在西方它被称作唐冈。可以确信的是,七巧图及与它类似的游戏燕几冈、蝶几固或益智图,在明清两代曾于民间广为流行。清道光咸丰年陆以濄
(1801一1865)于《冷泸杂记》中记载宋黄伯思燕几圃,以
方几七,长短相参.衍为二十五体, 变为六十八名。明俨征蝶几冈,则又变通其制,以勾股之形,作三角相错形,如蝶翅。其式三,其式六,其数十有三,其变化之式,凡一百有余。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
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
世俗皆喜之。
这基本说明了其渊源。即宋代的燕几圜到明代发展为蝶几图,到清初再演变成七巧图。 按燕几是二只4x1的长 .二只3x1的中桌和三只2x1的短桌,这七只桌千可以组合成广狭不同.形式多样的实用桌,是为今日组合桌具之祖。《燕几冈》给出76种组合图(陆以濄称六十八名,有误).作者黄伯思自序署绍熙甲寅岁十二月” (1194年).即作于南宋时。但黄伯思是北宋时人,卒于徽宗初年.时间颠倒,有人据此斥为伪记。
《蝶几谱》成书于明万历丁已年1617年),为戈汕所作.
严征曾为此书作序(陆以濄误以为严征所作)。卜汕字庄乐,常熟县戈汕造蝶几且有谙。蝶几是三角蝶几 拼的固形比燕几图形要复杂丰富得多.能组成亭.山.鼎.瓶、蝴蝶等形状,变幻无穷。贫用之余,转为清玩,变桌为板,具体而微,成为”七巧图的前身。康熙年间刘献庭在《广阳鸡记》中记述他看到十三只拼板图,所拼成的图形颇似蝶几图,但其记述十三块板 或长方、或半长方、或锐角、或钝角则又不似蝶几。然而这已是拼板游戏了。
七巧图的起源尚无定说,在西方它被称作唐冈。可以确信的是,七巧图及与它类似的游戏燕几冈、蝶几固或益智图,在明清两代曾于民间广为流行。清道光咸丰年陆以濄
(1801一1865)于《冷泸杂记》中记载宋黄伯思燕几圃,以
方几七,长短相参.衍为二十五体, 变为六十八名。明俨征蝶几冈,则又变通其制,以勾股之形,作三角相错形,如蝶翅。其式三,其式六,其数十有三,其变化之式,凡一百有余。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
余。体物肖形,随手变幻.盖游戏之具,足以排闷破寂,故
世俗皆喜之。
这基本说明了其渊源。即宋代的燕几圜到明代发展为蝶几图,到清初再演变成七巧图。 按燕几是二只4x1的长 .二只3x1的中桌和三只2x1的短桌,这七只桌千可以组合成广狭不同.形式多样的实用桌,是为今日组合桌具之祖。《燕几冈》给出76种组合图(陆以濄称六十八名,有误).作者黄伯思自序署绍熙甲寅岁十二月” (1194年).即作于南宋时。但黄伯思是北宋时人,卒于徽宗初年.时间颠倒,有人据此斥为伪记。
《蝶几谱》成书于明万历丁已年1617年),为戈汕所作.
严征曾为此书作序(陆以濄误以为严征所作)。卜汕字庄乐,常熟县戈汕造蝶几且有谙。蝶几是三角蝶几 拼的固形比燕几图形要复杂丰富得多.能组成亭.山.鼎.瓶、蝴蝶等形状,变幻无穷。贫用之余,转为清玩,变桌为板,具体而微,成为”七巧图的前身。康熙年间刘献庭在《广阳鸡记》中记述他看到十三只拼板图,所拼成的图形颇似蝶几图,但其记述十三块板 或长方、或半长方、或锐角、或钝角则又不似蝶几。然而这已是拼板游戏了。
七巧板是一种拼图游戏,它是用七块板,以各种不同的拼凑法来拼搭千变万化的形象图案。
一块正方形的板按左图那样分割成七块.就成了七巧板。用这七块板可以拼搭成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不规则的多角形等;也可以拼成各种具体的人物形象.或者动物 如猫、狗、猪、马等;或者是桥、房子、宝塔,或者
是一些中、西文字符号。
七巧板,显名思义,就是在拼凑峙非要有点巧思不可,有时候还有点碰巧,你正在想拼这个图形时却又拼出了另一个图形。
拼七巧板的规则是:拼一个图形必须将七块板都用上,而且在拼凑时,七块板都必须平面放置,可以翻转,但不能将它竖起来,也不能将一块板迭在另一块板上。
七巧板的用途.作为一个游戏,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二、三个人一起玩。此外,设计师用它作设计商标的造形,教师可以用它来作形体认识的训练,甚至心理学家可以用它来作心理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