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建卫星导航系统 多少颗北斗定位九州方圆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国开建卫星导航系统 35颗北斗定位九州方圆

我国开始建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这也是我国自主建立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是记者在日前闭幕的珠海航展上从有关部门获得的消息。

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它综合了传统天文导航定位和地面无线电导航定位的优点,相当于一个设置在太空的无线电导航台,可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具备自主建设卫星导航系统的能力,正在运行的有美国的GPS系统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欧洲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定位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自2000年以来,我国已成功发射了3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建成了北斗导航试验系统。该系统可在服务区域内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用户确定其所在的地理经纬度信息,并提供双向短报文通信和精密授时服务。目前,系统已在测绘、电信、水利、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渔业生产、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据介绍,正在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为0.2米/秒。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信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和GLONASS系统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仅能使用户知道自己的所在位置,还可以告诉别人自己的位置在什么地方,特别适用于需要导航与移动数据通信场所,如交通运输、调度指挥、搜索营救、地理信息实时查询等。

据透露,我国计划在2007年初发射两颗北斗导航卫星,2008年左右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并将进行系统组网和试验,逐步扩展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这位负责人表示,为提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性,促进卫星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功能的应用,中国愿意与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发展卫星导航事业。

延伸阅读:为何要建设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对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美国从1973年开始实施的GPS系统,军民两用。但长期以来,美国对本国军方提供的是精确定位信号,对其他用户提供的则是加了干扰的低精度信号――也就是说,地球上任何一个目标的准确位置,只有美国人掌握,其他国家只知道个“大概”。

为打破美国的垄断,俄罗斯耗资30多亿美元建起了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02年,欧盟启动了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计划,将在2008年投入运营,预计投资36亿欧元。2003年,我国与欧盟签署了有关伽利略计划的合作协定,目前双方合作项目已有14个。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引进首台GPS接收机以来,已成为GPS应用大国。作为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海域的国家,中国有能力也有必要拥有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

相关链接

GPS系统在20000km的高空,共有分布在6个轨道上的24颗卫星。能使地球上任何地方的用户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至少4颗卫星,因此,这是一个全天候、实时性的导航定位系统。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是美国历经20年,耗资超过300亿美元建立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继阿波罗登月计划和航天飞机计划之后的第三项庞大的空间计划。其目标为实时地提供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高精度的时间信息,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在地球上的导航和定位问题,以满足各种不同用户的需要。

GPS系统的主体部分由24颗地球同步卫星组成,这些卫星与地面支撑系统组成网络,以向全球广播自己的位置信息。对于用户来说,最重要的就是GPS接收机,接收机根据同时收到的4—8颗卫星的位置信息,应用差分定位原理,每隔1—3秒向用户播报一次其位置(经纬度)、速度、高度和时间信息,以供用户或用户的系统使用。

GPS系统提供了两种定位信号,其一是C/A编码,由标准定位信号经干扰而成,定位精度在100米左右,以供民间用户使用;另一种即所谓的P码,经加密后播放,以供军用,定位精度在3米以内。对于民用的C/A码,可利用基站差分技术将其中的干扰滤掉,使其精度达到10米左右。

GPS接受设备包括GPS手持机,与手机电话体积相当。其计算机接口包括GPS接收卡或外接设备,由天线、接收单元和电源组成,体积很小,可方便地装载在汽车等航行器上。

参考资料:||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611/10/ba***********_1406110925848.jpg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