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忙!!!

王朝知道·作者佚名  2012-07-13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分類: 教育/科學 >> 學習幫助
 
問題描述:

方仲永的遭遇,可给人许多启示,请你从中提炼一个跟作者不同的观点.(来自<<方仲永>>)

參考答案:

不"受之人"怎体现"受之天"

在这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人们似乎更敬畏“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古训。但《伤仲永》却举出了一个反面教材。

王安石的《伤仲永》用极其凝练的语言概括了方仲永由一个天才儿童泯灭到凡夫俗字的故事。文中一个“利”字,写出了其父贪财短视的性格;“环谒”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不使学”更是批判了其父的错误行为。

可以说是方仲永的父亲因“贪财”而使之“失才”。可如果方仲永执意要学习,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相反,他若不肯学习,那么父亲的“不使学”与乡亲们的“钱币乞之”便是他充分的理由。“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仲永虽然有与生俱来的才华,但他总依赖天赋而不接受教育,获得这样的下场是理所当然的。“天才”不是万能的。“天才”就像一朵花,若没有知识的浇灌,迟早是要枯萎的。

“受之人”就是要更好地表现“受之天”,若不“受之人”,“材人”也会蜕做“众人”,即使是天才,也会变为蠢材。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