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长子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4-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公孙长子(1882-1942年),1882生于内江县同福乡,原名余切,又名兰陔,字培初,化名公孙长子,四川内江市东兴区人,民主主义革命家和著名书法家。

早在清光绪二十七年,余切就读于翰林赵熙任监督的川南经纬学堂时,既同爱国志士曹笃、吴玉章等同学接触进步思想。1905年,他与杨钧、萧光前等人在双流县簇桥,秘密组织大同军,被推为元帅,并在彭县牧马河举行反清武装起义,与敌人展开激战、后因势孤力薄,起义失败。

1906年经熊克武等人介绍参加同盟会,负责川南同盟会的组织发动工作。决定于10月发动成都起义,由于事泄败露,余切机智脱险后,改名为公孙长子,出走甘肃、宁夏、陕西绥远、山西等地长达四年。1911年,公孙长子参加山西晋军起义,光复太原,被推举民军参谋长。1915年后,公孙长子回川先后参加了熊克武的讨袁护国争和袁死后的护法争。1924年熊克武在川军事失利,公孙长子随熊去奥转留上海治病,以卖字为业。1931年复出,在任新编十九路军中当副师长期间,因参加对红军第三次“围剿” 被红军击败后退役民间,第二年回到内江。

公孙长子书法成就,全靠勤奋自学,他初临二王《兰亭序》和《洛神赋十三行》深得其神韵,后又长期临习《龙门二十品》,尤其对《始平公造像记》用心特注,形成自己碑体风格,在品类上,公孙长子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其 “双钩”书体作品。著名书法家余燮阳赞公孙长子书“”“公孙飞白,举世无双”。现在内江市东渡大佛寺岩壁上,留存公孙长子亲笔书的“中流砥柱”四个字,字体雄浑,刚劲有力,用笔自如,得心应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