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效儒,字徵若,1875年出生于庆阳县城北街佑德观巷一富裕家庭。少年立志,勤奋为学,加之秉性聪慧,在庆城文庙私塾学习期间,过目不忘,下笔千言,一挥而就;且言行儒雅,品学兼优,都称他为神童。清德宗光绪十九年(1893年)朝廷派最高学台到庆阳府考试院监考,他成绩名列前茅,以拨贡的标准被子凉高等中学录取,深造3年。赴兰州参加乡试,在2600名生员中,他中前10名举人。1897年,朝廷授他为广东重阳县县令,次年升任广东知府。期间,他看清楚了清王朝的极端腐败,认为病入膏肓,无可救药,同情和向往革命,因此,与孙中山有着秘密的往来。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被选调入京,任宫廷内阁大臣。俄国与我军在库页岛发生争端,侯效儒以清政府的外交官身份赴俄国交涉。他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使俄国使者理屈词穷,赔偿我国黄金2万两,受到朝廷的褒奖。次年,光绪皇帝以侯母李氏教子有方,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1911年,辛女革命爆发,清帝逊位,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孙中山先生在与侯的交往中,认为侯效儒思想进步,才华横溢,而且曾同情和帮助过革命,即任命他为总统府前7名常驻议员,经常参与总统府的重大议事活动。民国二年(1913年),蔡锷将军被袁世凯调来北京,常住在侯效儒的家里,两人经常谈古论今,评议国家大事,意见甚洽。袁世凯阴谋称帝,他与梁启超策动反袁,并协助蔡锷潜出京,辗转回到云南,组织护国军反袁。袁世凯在做了80多天的皇帝梦后,呜呼哀哉。
侯效儒一心为公,洁身自好,声誉颇佳。民国十三年(1924年),甘肃省临夏军界上层人士派人携银票10万两,求侯效儒议员为其活动甘肃省政府主席。侯晓之以理,善言相劝,将10万两银票拒于门外。他家原有地千亩,他曾给弟弟写信,劝其以低价出售转让给无地或地少的农民耕种。一次,近邻占了侯家的墙地基,两家争吵不休,弟弟去信,要侯效儒写信给地方官将其要回。侯效儒立即付信,引用古人名言劝说弟弟放弃墙基。他写道:“两家争吵是为墙,让他一步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其弟深受教育,让于对方,和睦了邻里。
侯效儒擅长书法,在庆城、西峰等地都有他的书法作品。特别是西峰祖师庙月牙大匾上的楷书,结构严谨,笔力雄健,常引人驻足观赏。民国十八年(1929年),侯效儒病逝于北京,享年5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