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金牛山猿人洞穴遗址,是东北地区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位于大石桥市永安乡西田屯村西侧,是一海拔为69.3米的孤立小山丘。洞穴在山的东南部,堆积露出部分由洞顶向下11米,已露出面积200平方米。从已发掘出的剑齿虎、肿骨鹿、大河狸等中更新古动物群化石分析,这个洞穴主要堆积的时代为距今20—60万年间。洞内已发现烧灰、烧骨、打制石器等古人类活动遗迹。尤其是1984年10月间在第六层,发现一个个体的猿人化石共55块,包括完整的头骨、脊椎骨、肋骨、手脚趾骨、尺骨、髋骨等,其完整程度为世界人类学发现史上所罕见,对研究人类起源史具有重大科学价值,被列为1984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项目之一。
金牛山坐落在距离营口县辽河入海口20多公里的西田屯村,海拔高69米,周长1240米,面积仅为0.3平方公里。,1984年,考古学家在此发现了20多万年前的完整猿人头骨化石以及猿人肋骨、脊椎骨、尺骨、腕骨等化石。因此,这座小山就被考古学家誉为"小龙骨山"。
据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考古专家郭大顺介绍,金牛山猿人化石的发现得益于1974年5月辽宁省营口市博物馆的文物普查。当时,营口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金牛山开山挖石,一位老农拿来一块石头给市博物馆的崔德文看,崔德文一下子怔住了,他如获至宝地大声说:"这正是我们要找的动物化石!"
他顺藤摸瓜,一次发现了4处动物化石地层。这年秋天,由辽宁省博物馆、市文化局、县文化馆组成的联合发掘队,对金牛山的两个地点进行了3次发掘。1978年,市博物馆又单独进行了第4次发掘。4次发掘共发现石器30余种,肿骨鹿、剑齿虎、变种狼等哺乳动物化石和爬行类、鸟类化石87种近千件,以及烧灰、烧骨遗址等。经省考古工作者认定,这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址。
发表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报上的金牛山发掘信息,引起了在北京大学执教30多年的吕遵谔教授的注意。他正想为他的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实习地点,便专程来到金牛山。
吕教授一踏上金牛山,便被这典型的猿人"旧居"深深吸引,他仔细观看了金牛山发掘资料后,当即断定金牛山洞穴堆积的性质、动物化石及它们所代表的时代等都很像北京周口店的龙骨山,他兴奋地说:"这不就是小龙骨山吗?"
经过分析,吕教授认为这里发现人类化石的可能性极大。1984年9月16日,吕遵谔和他的学生开始了金牛山正式发掘,并于10月2日在一块大石头下面发现了一个完的猿人头骨化石,但它已破碎成数十片,而且化石很酥松。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它和石灰岩紧紧地粘在一起,想要把它取下来,实在困难得很。
事有凑巧,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修复古器物的专家因公来沈阳,在他们的帮助下,终于将这个头骨取了出来。此刻,在地下沉睡了20余万年的辽河远古祖先与现代人见面了。随后,吕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又在紧贴头骨的西边发现了两个脊椎骨,在头骨东面发现了一根完整的助骨,一根尺骨和一根髋骨残块。
经研究,金牛山猿人全部材料属于一个成年男性个体,化石材料共有包括头骨、脊椎骨、肋骨、尺骨、髋骨在内54件。这些重要标本,除头骨和曾在东非发现过的一件髋骨以外,其他材料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首次发现。其中,金牛山猿人头骨化石的形态明显比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头骨为进步,而与陕西大荔发现的早期智人头骨更为接近。
郭大顺说,过去,我国发现的属于猿人阶段的人类化石,有云南的元谋人、陕西的蓝田人、河北的北京人、湖北的郧西人和郧县人、安徽的和县人、辽宁的庙后山人、山东的沂源人等。这些人类化石多是头盖骨、下颌骨和零星的牙齿、锁骨、月骨和残缺的肱骨、股骨和胫骨。像金牛山猿人化石这样丰富完整是没有的。
金牛山猿人化石的发现与发掘,是中国考古学上重要成果,它除材料丰富外,最大的特点是保存较完整。它的发现,不仅对研究猿人的体质特征是极为珍贵的资料,还可以了当时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对研究早期人类历史有重大意义。同时,在人类学上对研究直立人(即猿人)向早期智人转变也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郭大顺说,猿人怎样向智人过渡,由于过去发现的材料太少,知道的还不清楚,因此,在人类演化的关键问题上还是一个空白。金牛山猿人可能处于这个转变时期,对金牛山猿人化石的深入研究,可以使我们了解直立人向智人过渡的具体情况,从而填补并连接上人类学这一发展系列上的重要缺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