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行差常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2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光行差常数[1]:天文常数之一。光行差是由观测者运动引起的﹐光行差位移同观测者的平均运动速度v 和光速c有关。v/c称为光行差常数。作为天文常数的光行差常数,是指周年光行差常数,以κ 表示。在这种情况下,v表示地球公转的平均线速度。

光行差常数可以通过天文观测来确定﹐主要方法有﹕观测和研究恒星视位置的变化﹔观测和研究恒星的视向速度﹔长期持续地观测和研究测站的纬度变化。还可以根据精确测定的其他天文常数﹐用有关的数学公式推导出光行差常数值。例如,在已知地球赤道半径ae、光速c、地球轨道偏心率e和恒星年长度Ts的情况下,在精确测定太阳视差π嫯后,用下式推导光行差常数κ:

首次发现光行差现象的布拉得雷于1725~1728年得出=205。到目前为止﹐两个半世纪以来许多天文学家根据浩瀚的资料得出了近百个光行差常数的数值。绝大多数的数值都在204~206之间。1840~1842年﹐..斯特鲁维用中星仪在卯酉圈上观测﹐得到=204451﹐这个数值为全世界天文学家使用了近半个世纪﹐1896年﹐纽康综合当时的各种测定值以后﹐得出=2047﹐这个数值使用了近七十年。尽管很早就发现纽康的这个数值偏小﹐精度较低﹐但由于牵涉到其他常数﹐并未予以改动。到1964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通过的天文常数系统中﹐值才改为204958﹐这是根据地球轨道的运动速度值和光速值推导出来的。光行差常数是一个导出常数。这个数值从1968年开始采用﹐将一直用到1983年﹐197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天文常数系统中确定相对于标准历元2000.0年的值是2049552﹐这个新值从1984年为全世界统一采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