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树(生卒年不详),西宁人。清西宁县贡生,大约生活在嘉庆、道光、咸丰(1796-1860)年间。
在清代西宁诗人中,李荣树的诗颇具个性。从存世的诗作看,他的诗学习和继承了中国诗歌史上边塞诗慷慨激昂的风格,气势奔放,语言铿锵有力,也不乏清新秀丽,恬淡自然的作品,风格多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并且能够紧贴生活,没有旧时文人那种无病呻吟的习气。遗憾的是他的诗作大多散佚,保留来的只有六首。
李荣树的诗雄浑豪健,善于融情入景,惨淡经营而出之平易。如:
石蹬层层路不平,登临绝献四望惊。
田分万井村高下,烟点三川树纵横。
山势东来围古塞,河声北走撼边城。
自然落日遮青海,欲泻杯中水一泓。
(《晚登南禅寺三清殿》)
诗中描绘的青海高原山川景象雄浑壮阔,尾联用唐诗人李贺“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梦天》)的诗意,想象中的青海湖在落日余晖的映辉下,似倾倒在杯中的一泓碧水,可以看出诗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情趣。《南山》一诗又形象鲜明地描绘出了边地雄浑苍茫的特色,犹如一幅青海高原自然风光画卷。诗写道:
五月犹教白雪封,南山峭拔峙千重。
黄蒿台下三河水,青石坡前万壑松。
地僻恒来驱犊子,时平始见采薪农。
近年已定华夷界,不指强番发上冲。
自公元十世纪起,蒙古族入据青海地区,迫使藏民迁到黄河以南。西宁办事大臣颟顸无知,处置失当,致使蒙藏两族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宁。直到咸丰八年,历时一百多年的南迁藏族返回到原来牧地的斗争,以清政府被迫承认藏族在黄河以北的居住权利而结束。诗人关心着这一事态的发展,盼望社会得到稳定,地方得以安宁的心情溢于言表,这和人民群众的希望一致的。李荣树现存的六首诗中有四首描写了这一历史事件,《塞上》一诗,就是正面描写这一历史的:
狼烟屡起大荒头,魏绛和戎事己休。
星海波腾空有浪,天山地冷不宜秋。
雾迷毳账遮营垒,风送笳声出戍楼。
伫望太平劳梦想,何时荡“寇”靖边陬。
诗人很热爱自己的家乡,当他登西宁南郊的南禅寺孔雀楼,举目远眺,俗心如洗,心旷神怡,深深地陶醉在浑朴秀丽的自然风光中,写下了《登南禅寺孔雀楼晚眺》:
岚气回环映水光,麦花吐秀菜花黄。
痴儿今日忘尘事,孔雀楼头看夕阳。
诗清新自然,明白如话而又情景交融,于不着力处见精神,读来使人仿佛嗅到一股清新的泥土味。 在西宁历代诗人中,李荣树存诗虽少,却是一位成就较高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