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12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参禅参禅是禅宗用以学人求证真心实相的一种行门。参禅所参的是出生宇宙万法的实相--自性心---即第八识--如来藏阿赖耶识,若得参透,便是明心。然此参禅又外延至见性和过牢关。

参禅最要生死心切。和发长远心。若生死不切。则疑情不发。功夫做不上。若没有长远心。则一曝十寒。功夫不成片。只要有个长远切心。真疑便发。真疑发时。尘劳烦恼不息而自息。时节一到。自然水到渠成。

参禅方法用功的法门虽多。诸佛祖师皆以参禅为无上妙门。楞严会上佛敕文殊菩萨拣选二十五种圆通法门,以观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为最第一,我们要反闻闻自性,就是参禅。在今天的末法时期,大势至菩萨忆佛念佛圆通法门尤为契合众生心性,适合参禅。

参禅不一定是坐禅,就是在行、做、坐、卧中也能参。参禅靠的是有正知见,知道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不是真心;要有福德,去聆听善知识法语;要有定力,必须具备未到地定及其以上的定力,才能一一现观五阴十八界的虚妄性,才能现观真心无形无相而出生十八界法;要有因缘,得佛菩萨善知识摄受而明心见性。

从《五灯会元》等禅宗古籍的记载,占大多数的真悟祖师是在动中开悟的。比如洞山良价禅师,还有近代的虚云法师也是在动中开悟的。所以,培养动中的定力是参禅的一个可靠手段。

坐禅须知

平常日用。皆在道中行。那里不是道场。本用不著什么禅堂。也不是坐才是禅的。所谓禅堂。所谓坐禅。不过为我等末世障深慧浅的众生而设。

坐禅要晓得善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小则害病。大则著魔。实在可惜。禅堂的行香坐香。用意就在调身心。此外调身心的方法还多。今择要略说。

跏趺坐时。宜顺著自然正坐。不可将腰作意挺起。否则火气上升。过后会眼屎多。口臭气顶。不思饮食。甚或吐血。又不要缩腰垂头。否则容易昏沉。

如觉昏沉来时。睁大眼睛。挺一挺腰。轻略移动臀部。昏沉自然消灭。

用功太过急迫。觉心中烦躁时。宜万缘放下。功夫也放下来。休息约半寸香。渐会舒服。然后再提起用功。否则。日积月累。便会变成性躁易怒。甚或发狂著魔。

坐禅。有些受用时。境界很多。说之不了。但你不要去执著它。便碍不到你。俗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虽看见妖魔鬼怪来侵扰你。也不要管他。也不要害怕。就是见释迦佛来替你摩顶授记。也不要管他。不要生欢喜。楞严所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参禅需要先起要有看话头的能力,看得住话头后,就可以起疑情,这就是“见山不是山”,在疑情生起后而不退失,待因缘巧合时,便黑漆桶底脱落,亲见真心实相如影如幻。坐禅不要陷入马祖大师说的“磨砖做镜”的巢窟里了,否则,永远不能明心开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