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5.40目录:图书,艺术与摄影,艺术家传记,综合,
品牌:许祖良
基本信息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441 页码
·出版日:2001年
·ISBN:7305036668
·条码:9787305036668
·版次:2001年7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丛书名: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内容简介
张彦远是唐代杰出的绘画理论家和美学家。他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美术史著作,充分体现了他鲜明的史学意识,反映了他“书画本体论”的哲学思想,以及绘画的形神观、自然观和妙悟观。
张彦远是中国画史上全面论述绘画“六法”第一人。他对绘画美学范畴体系的理论建构,对绘画的审美创作论、审美风格论等的风解,都作出了独步前人的贡献,呈现出绘画理论的辉煌。
张彦远的生平资料极其缺乏,但他在的祖辈“三代为相”,在唐代颇有显赫声名。本书广搜远绍,细心挖掘,发现不少前人未曾涉及的资料,尤其是提出了不少前人所未发的新见。
这是迄今国内外第一部对张彦远及其《历代名画记》全面、深刻评论的专著。
作者简介
许祖良,1943年1月3月出生,祖籍江苏句容。1965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江苏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江苏省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撰著有《中国古典画论选择》、《四川古代画家故事》、《艺术的回声》、《实用旅俄会话便览》等。
媒体推荐
后记
当我写完这部书稿的时候,蓦然想起杜工部“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的诗句,也颇有一点“夏夜叹”的感慨。为何?此时此种心境乃因这部书稿而生。
说来颇感愧疚,我接受撰写《张彦远评传》的任务已为时不短,可是总每每延宕而不能完稿,真是“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何时能了?灯下静思,个中苦楚唯有自明。且不推托说“才疏学浅”的话,就以我每日做编辑工作的性质来说,与承担这本评传的写稿内容,迥然有别,加上其他杂务缠身,只能“三天打鱼,两日晒网”,或者待到夜深静谧时偷笔写上几个时辰,岂能不“苦夜短”?
写书不同于一般作文,它更需要思维的稳定态。昼与夜的对立思维往往影响夜的书稿撰写,而传主张彦远生平历史资料的极其缺乏,又给我增添了明显突出的撰写难度。广搜远绍,爬罗剔抉,论必据迹,这就如孔子语:“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也如《颜氏家训·勉学篇》所云:“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或彼以为非,此以为是,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而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倘若不是“寂寂寥寥扬子(按:此指扬雄)居,年年岁岁一床书”(唐卢照邻诗),不勤学又怎么能行?这遂又使我生出“苦夜短”的焦灼心态。
然而,几度春秋,夙兴夜寐,砥砺不息,在这新千年的盛夏,我终于有了“开轩纳微凉”的爽意。恰如我在写书稿时曾多次打过交道的唐代诗人韩愈所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
总算把这本《张彦远评传》交到读者面前了。
掩卷沉思,心中不禁涌起颇多感绪。回想撰写书稿的过程,也是我对传主张彦远深邃思想的认识不断深化、深刻的过程。这里,我以为有一点正需要认真总结,那就是怎样看待和评判历史人物的思想与思想家思想的内在联系。窃以为,思想家的思想不是一个眩人的空壳,他们撰述的哲学、政治、思想等理论著作固然是他们思想的闪光,但同时也终究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艺术实践活动的总结。以张彦远为个案研究来说,他是一位书画家,更是一位绘画理论家和美术史家。他虽然没有写下哲学的、思想的理论专著,但他却以自己的辉煌业绩——不朽的《历代名画记》,迸发出他独步前人、启迪后世的闪光的思想,这些思想与历史上许多思想家的思想都是相通、一致的,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史注入了新鲜、生动的思想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从张彦远的著作研究其思想,窥察他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地位,不是顺理成章么!
丹纳说:“每个时代都把悬案重新审查;每个时代都根据各自的观点审查。”撰著正需要这样。尤其是在今天这个伟大时代,我理应鼓起理论勇气,跳出陈说,求真求新,在研究中自
辟蹊径,为中国美术史理论之树注入一点生命的新绿。正是怀着如许心情,我在《评传》中对张彦远家世的介绍及分析,对张彦远生平资料的考订及绘画理论观点的铨释等方面,都提出了不少与前辈学者或当代学者不同的看法和新的见解。例如对彦远曾祖张延赏晚年官场是非的分析,对“清河张贾与河东张贾”的辨析,对张彦远的“书画本体论”,对《历代名画记》是否“将气韵的观念应用到以山水为主的作品上”,对《历代名画记》存在的一个评论的失误,对“迹”与“笔迹”之辨,对绘画的“象人”说,对“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及“太平公主、驸马武延秀玉印”的标点等等问题,都阐发了我的观点,作出了不同前人的评论。
……
编辑推荐
张彦远是唐代杰出的绘画理论家和美学家。他的《历代名画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美术史著作,充分体现了他鲜明的史学意识,反映了他“书画本体论”的哲学思想,以及绘画的形神观、自然观和妙悟观。
张彦远是中国画史上全面论述绘画“六法”第一人。他对绘画美学范畴体系的理论建构,对绘画的审美创作论、审美风格论等的风解,都作出了独步前人的贡献,呈现出绘画理论的辉煌。
张彦远的生平资料极其缺乏,但他在的祖辈“三代为相”,在唐代颇有显赫声名。本书广搜远绍,细心挖掘,发现不少前人未曾涉及的资料,尤其是提出了不少前人所未发的新见。
这是迄今国内外第一部对张彦远及其《历代名画记》全面、深刻评论的专著。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匡亚明
第一章 张彦远的家世
一、“三相张家”的概况
二、儒为本兼道释的思想
三、“侔秘府”的书画收藏
第二章 张彦远生活的时代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在《画语录》,石涛进一步阐释道:“夫一画含万物于中。”(《尊受章第四》)“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细组,天下之能事毕矣。”(《细组章第七》)“是故古人知其微危,必获于一,一有不明则万物障,一无不明则万物齐。”“我有是一画,能贯山川之形神。”(《山川章第八》)这里石涛将他的“一画”论融注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绘画本体是“一”作了分析。
如果说,张彦远的“一笔画”开石涛“一画”论之先河;那么,石涛的“一画”论较张彦远的“一笔画”拓展了更丰富、更深刻的绘画哲学内涵。石涛又曰:“审一画之来去,达众理之范围……因受一画之理而应诸万方”。(《皴法章第九》)“夫画贵乎思,思其一,则心有所著而快”。(《远尘章第十五》)“一画者,字画先有之根本也;字画者,一画后天之经权也。”(《兼字章第十七》)“以无为观之,则受有为之任;以一画观之,则受万画之任;”“然则此任者,诚蒙养生活之理,以一治万,以万治一。”(《资任章第十八》)笔者认为,“一”是绘画的本体,是基础;“一”后面有“十”,有“百”,有“千”,有“万”,但是如果没有
了“一”,后面就什么也没有了。所以讲,“以一治万”。可是光有“一”也不行,“十”、“百”、“千”、“万”是对“一”的丰富、扩大和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以万治一”。张彦远的“一笔”论,石涛的“一画”论,都不是说绘画只用一笔,只用一画,而是“一笔”、“一画”之外,还有“干笔”、“万笔”和“千画”、“万画”,其间关系是哲学辩证的统一。
有清一代,还有不少画家和理论家对“一笔”论和绘画的本体“一”作过阐述。陈撰《玉几山房画外录》曰:“其一笔而能藏万笔也。”布颜图在回答为何“一笔之中”能有“筋骨皮肉四势”时,曰:
筋骨皮肉者,气之谓也。……笔有气谓之活笔,……操笔时须有挥斥八极,凌厉九霄之意,注于毫端,一笔直下即成四势不可复也。一笔之中,初则润泽,渐次干涩,润泽者皮肉也,干涩者筋骨也。有此四者谓之有气,有气谓也活笔,笔活画成时亦成活画。”(《画学心法问答》)
布颜图从哲学的气论来谈“一笔”之中的“筋骨皮肉四势”,“有此四者谓之有气,有气谓也活笔,笔活画成时亦成活画。”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说“一笔而成,气脉通连,”“守其神,专其一,是真画(即‘活画’)也”,俨然脉息相承。
钱杜《松壶画忆》卷下云:
起作楼阁,继为海涛,空际二鹤,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