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41.40目录:图书,传记,哲学家、思想家,东方,
品牌:姜义华
基本信息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777 页码
·出版日:2002年
·ISBN:7305038164
·条码:9787305038167
·版次:2002年5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丛书名: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从近代中国知识精英的蜕变与新生这一角度切入,展现了近代中国“有学问的革命家”章炳麟的一生。
本书主体部分包括三编:甲编叙述章炳麟的革命生涯,政策斗争经历;乙编对章炳麟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著伤口依次进行分析、评介,说明其学术成就与思想全貌;丙编结合章炳麟同康有为、孙中山、宋加剧、刘光流、吴稚晕、吴承仕、鲁迅的关系,探讨了章炳麟同广东两大知识精英群体、浙江、江佃等不同知识 精英群体的关系。
本书利用了迄今国内外所已发现的相关所有第一手资料,反映了作者研究章炳麟思想40余年的心得。
作者简介
姜义华,男,1939年,江苏扬州,复旦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历史系教授,上海历史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著有《章太炎思想研究》、《大道之行——孙中山思想发微》、《百年蹒跚——小农中国的觉醒》、《理性缺位的启蒙》、《新译礼记读本》等。策划划和主持编篡百卷本《中华文化通志》,主编或合编《康有为全集》、《章太炎全集》、《胡适学术文集》、《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卷)》。
媒体推荐
后记
校毕清样,距离动笔撰写,已经整整六年了。
从撰写大学毕业沦文开始,章炳麟研究已经持续40余年。前四分之一世纪的成果,是1985年出版的《章太炎思想研究》。现在这部评传,熔入了近十多年来新的心得。
本书分作三编。甲编叙述章炳麟革命生涯,依据新公布的各种档案和其他资料,重点充实了章炳麟结束北京幽囚生活后的政治活动。乙编根据章炳麟一生主要著述,依次逐一进行剖析,力求展现章炳麟学术成就与思想全貌。丙编试图将章炳麟置于同他关系密切的诸知识精英群体中加以考察,以进一步显示其思想、学术的复杂性格。
限于篇幅,许多部分未能展开,不少珍贵资料及考证未能详细介绍。但有哪一部历史著作,不带有类似的遗憾呢?
这部评传的完成,首先要感谢匡亚老。正是他的嘱托与期待,逼着我不得不搁下其他一些课题,先行完成这部著作。匡亚老如此执著地推动中国思想家研究,其精神感人至深,也为我辈后学作了表率。
这部评传的完成,还要感谢我的家人,特别是内人张容轩主任医师。为梳理众多资料,家中地上、书桌上乃至餐桌上,到处堆放着各种书籍、照片、笔记,几年中蜗居内总是给弄得乱糟糟的。有时外出讲学、开会,这些材料摊放着,一放就十多天、数十天,将家人都挤在一隅。但家人仍充分理解与全力支持,并承担了大部分家务。所以,这部著作的完成,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贡献。
这部评传的完成,还要感谢蒋广学先生,不是他一次又一次催稿,这部书稿肯定还会拖下去。茅家琦教授的关注与鼓励,责任编辑莫永明研究员高效而仔细的工作,都要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期待着读者的批评。
姜义华
2001年12月22日于复旦大学
编辑推荐
本书从近代中国知识精英的蜕变与新生这一角度切入,展现了近代中国“有学问的革命家”章炳麟的一生。
本书主体部分包括三编:甲编叙述章炳麟的革命生涯,政策斗争经历;乙编对章炳麟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著伤口依次进行分析、评介,说明其学术成就与思想全貌;丙编结合章炳麟同康有为、孙中山、宋加剧、刘光流、吴稚晕、吴承仕、鲁迅的关系,探讨了章炳麟同广东两大知识精英群体、浙江、江佃等不同知识 精英群体的关系。
本书利用了迄今国内外所已发现的相关所有第一手资料,反映了作者研究章炳麟思想40余年的心得。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匡亚明
序 编 学问与革命:知识精英的蜕变和新生
甲 编 革命家章炳麟
一 对清王朝统治合法性的最初质疑
二 初试时代主题:救亡、启蒙、变革
三 革命之路的择定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在此之前,章炳麟曾一再说及当年因读《东华录》而产生“逐满之忐”的事。虽然没有提及朱有虔的名字,但足可与他晚年的回忆相印证,说明其事绝非向壁虚造。
给了他以震撼性强烈刺激的,是雍正年间发生的文字狱吕留良一曾静一案。
曾静,湖南永兴人,于雍正五年(1727)令弟子张熙到川陕总督岳钟琪处,策动这位岳飞的后裔起兵反清。曾静在致岳钟琪的书信中,列数雍正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任佞等十大罪状,要岳钟琪本着尊华夏贱夷狄的宗旨,诛灭雍正,为汉人复仇。岳钟琪向朝廷告发。曾静被捕入狱。审讯中,供称思想渊源于吕留良《四书讲义》。吕留良,字用晦,号晚村,浙江桐乡人,生于明末,尊程朱理学,服膺夷夏之防大义。《东华录》雍正七年四月说他“敢于圣祖仁皇帝任意指斥”,“著邪书,立逆说,丧心病狂,肆无忌惮。”所谓“邪书”,指的是吕留良的主要著作《四书讲义》。吕留良认为,君臣之义、夷夏之防是天下最重要的事,后者尤重于前者。曾静案发时,吕留良已去世近50年,雍正下令将他及其子吕葆中开棺戮尸,将他的另一儿子吕毅中斩立决,将他的孙辈及家属发遣宁古塔为奴,将他的弟子、再传弟子或戮尸,或凌迟,株连九族。
吕留良一曾静案,是清代文字狱中影响最大的案件。清王朝由满族人作皇帝,满族亲贵在朝廷中占居支配地位。为维护其统治的合法性,特别忌讳华夷之辨、夷夏之防,因此而屡兴文字狱,对广切质疑其统治合法性的文字、著述,都严加 惩治。康熙年间浙江富商庄廷铙因刊刻《明史》如实叙述清朝前史而被开棺戮尸,株连被杀者70多人。后来,安徽桐城人戴名世因所著《南山集》多涉及南明史事;并沿用南明年号,甚至奉南明为正统,在翰林院编修任上被告发,同族16岁以上全部被斩首。雍正午间,江西主考官查嗣庭因以《诗经》中“维民所止”为试题,被诬指为“维止”二字系将“雍正”二字砍去首部,下狱庾死,仍遭戮尸。类似文字狱,都在章炳麟思想上激起了狂澜。他同情无辜的牺牲者,,而王夫之、顾炎武、吕留良等人用以反清的所谓华夷之辨,则正给章炳麟质疑清王朝统治的合法性,提供了一种理论上的根据。
当然,章炳麟这时对清王朝统治合法性的质疑,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理性结论,它基本上还是一个热血少年面对不平之事所产生的感情冲动和义愤。但是,它已足可表明,在“反满”意识消声匿迹一百多年后,经过太平天国的鼓吹,这一意识又复活了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