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9.40目录:图书,传记,综合,
品牌:谢俊美
基本信息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68 页码
·出版日:1998年
·ISBN:7305032697
·条码:9787305032691
·版次:1998年12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丛书名: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内容简介
翁同和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有凡晚清重大朝政活动,诸如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等无不参与。生平篇集中介绍了他在担任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和工部、刑部、户部尚书以及都察院左都御史、国子监祭酒等职务期间的重大施政活动;思想篇则对其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教育、人才、荒政、变法等思想进行归纳、阐述和评价,旨在揭示和反映他在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是如何追踪时代、与时俱进的;学术操守篇扼要介绍了他在文化艺术方面,尤其是诗、书、画三方面的造诣,以及他洁身自好、拒受贿路、扶正抑邪、乐善好施、清正廉介的可贵品格。
作者简介
谢俊美,江苏盐城人,1942年10月生。1967年天津南天大学历史系毕业。1978年考取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师从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教授,攻读中国近现代史。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张謇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主要著作有《翁同和传》、《翁同书信》、《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中国近代政治家》等多部,辑有《翁同和集》、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媒体推荐
后记
在《翁同龢评传》一书付梓之际,我的内心既搬动,又愧疚。激动的是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茅家琦、蒋广学两教授以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莫永明研究员等诸多师友的热情鼓励、支持和帮助。为了保证评传的质量,家琦、广学两先生亲自来沪指导,广学先生还光临寒舍,与我具体商讨书稿的有关处理意见。永明先生早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工作期间,就与我相识,是我的老朋友,到南京工作后,对我的研究始终给予莫大的关心。这次由他负责编辑本书,犹为荣幸。他是一位编辑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为了能让本书早日付梓,他夜以继日,仔细审读,不殚烦劳,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他们的认真执着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体现了中国学者固有的高尚道德风范,令人敬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我虽然研究翁同龢有年,发表过一些研究论文,并于199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过《翁同龢传》一书,但由于自己理论水平不高,加上传主本身的思想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思想文字资料可供参考等因素,自己虽作了努力,但仍与师友和同行们所期望的要求相差甚远,深感愧疚。像翁同龢这样一位在晚清政坛上的要员,参与决策的重大事件甚多,其思想极为丰富,远不止本书所评论的内容,还有待更多的学者去研究。书中讹误不免,竭诚欢迎读者指正。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著名历史学家戴逸教授曾给予了很多的关心,中华书局侯明女士、常熟高专杨增祺副教授、沈潜先生、南京理工大学叶美霞女士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海学刊杂志社季鹏先生等也给予了很多帮助,研究生李巨澜、蔡高峰为我编写书后索引,在此一并致意。我的妻子王昭芬、儿子谢建骁、儿媳金莉为我打印、翻译文稿,助我研究,这也是不能忘记的。
谢俊美
1998年4月于上海静安寺亭邨寓所
编辑推荐
翁同和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有凡晚清重大朝政活动,诸如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等无不参与。生平篇集中介绍了他在担任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和工部、刑部、户部尚书以及都察院左都御史、国子监祭酒等职务期间的重大施政活动;思想篇则对其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教育、人才、荒政、变法等思想进行归纳、阐述和评价,旨在揭示和反映他在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过程中,是如何追踪时代、与时俱进的;学术操守篇扼要介绍了他在文化艺术方面,尤其是诗、书、画三方面的造诣,以及他洁身自好、拒受贿路、扶正抑邪、乐善好施、清正廉介的可贵品格。
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导论
生 平 篇
第一章耕读世家
一 远祖溯往
二 乐志堂·家世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翁同龢在入值毓庆宫书房期间,对光绪帝的道德品质教育也十分重视。还在启蒙第一日,他就向光绪帝写了“帝德如天”四个方块字,并作了解释。此后,他结合光绪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各类问题,多次指出“于学以正心诚意为本,勿视为迂谈”,要他“去伪”、“去虚”、“去妄”、“存真”、“存实”、“存正”,对封建政治道德身体力行。一次在丰泽园举行“猎耕”典礼,光绪帝极不严肃,行为举止近似嬉戏,翁同龢事后及时劝诫,指出“一切典礼当从心上出,否则即虚即伪,而骄惰且生矣”。光绪脾气不好,一次动手打了随侍太监。为此翁同龢对他进行严肃劝谏,指出此大为不可。光绪帝听后颇能接受。在政治上,翁同龢一直希望光绪帝能成为有清一代的一位贤明君主。他曾送给光绪帝一首诗,中有两句:“敬从光绪当阳日,追溯康熙郅治时。”①希望光绪能像康熙一样,文武兼治,雄才大略,力挽王朝的颓势,洗刷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使国家重新振作起来。
为了培养光绪帝,翁同龢可谓呕心沥血,付出了巨大的辛劳。对他的教育思想,我们将在后面列章专论。对他在毓庆宫书房教育的功过如何评价?当然不能以西太后在将他革职、开缺的谕旨中所讲的那样,说他“授读以来,辅导无方”,“从未将经史大义,剀切敷陈,但以怡情书画古玩等物,不时陈说”。这是不公正的。事实上,翁同龢在毓庆宫的授读是成功的,这只要将它同弘德殿书房同治帝的教育情况加以比较,就不难得出结论。同治帝直到亲政前,在西太后检查他的学业时,诗无成诵,语不成句,西太后急得几乎哭泣。而光绪在翁同龢及其他师傅的精心教导下,进步很快,除了口吃这一先天不足之外,无论在哪一方面都远远超过当年的同治帝。光绪性情宽厚,沉毅静穆,知识广博,且不好声色。这一点连西太后当初也不得不承认说:“皇上实在是好学”,“功课好,……下书房仍读书并漱芳斋亦不愿去”。甚至在生病之日,也坚持读书“不辍,其勤学如此实非常人所及”①。他聪明懂事,有奋发向上之志,
遇事“自欲振励,勿用人扶”,很想有所作为。对于一些重大问题有个人的见解,明显地流露出与西太后不同的看法。有一次,光绪帝与西太后观看昆明湖水师演习。归后,他写了《再咏
昆明池习水战》一诗,中有:
有道惟闻守四夷,筹边端合驻雄师;
昆明池水无多地,安用区区习战为?!
明显地流露出对西太后设立昆明湖水师的不满。西太后宠幸佞人,他在《指佞草》一诗中写道: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