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IDF和CeBit上,Intel和微软分别宣布了UMPC(Ultra Mobile PC)。美国TG Daily网编辑求证,UMPC理念出自微软,是微软自Windows CE起,十余年研究的心得。
UMPC比智能手机大,比笔记本电脑小,属于全新类别。UMPC的重量小于两磅,7英时屏幕,触摸屏输入,支持Wi-Fi、兰牙、以太和USB,60G硬盘,电池2.5小时,运行Windows XP Tablet PC操作系统。可以播放MP4、MP4、上网。微软版UMPC的代号为Origami,微软称其为“生活方式(LifeStyle) PC”。微软期望UMPC能像手机一样,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近十年来,微软一直试图影响PC硬件架构。1999年推出“维纳斯”机顶盒计划,失败了。2000年又推出平板电脑,又失败了。这次,UMPC会成功吗?
创意 “毒辣”
现在,除了笔记本就是手机。
不论怎样改进,笔记本电脑无论如何不像生活用品。打开,就等于竖起一堵墙,挡住脸,不管在干什么,都与周围的人隔离。在酒吧里和朋友隔离,在家里和家人隔离,在约会和女朋友隔离。笔记本电脑尺寸太大,只能放在桌子上用。出门玩,笔记本电脑放不进女生的坤包,放进去也太重,不到万不得以,不到不得已,没人愿带它。
不论怎样改进,手机智能都嫌不够用。数码相机照的照片不能转存到手机,玩视频屏幕太小,玩MP3存不了几首曲子,上网只能靠移动运营商的网,慢得难以忍受,发短信输入文字十分不方便。
UMPC重2磅,再娇小的女士放在坤包里都不会太重。没桌子也能用。在酒吧里朋友们人手一个谁也不会有被隔离的感觉,和家人在一起,他们看电视,你可以通过Wi-Fi上网。出去玩,数码相机的照片可以转存过来。上网、玩视频和MP3全无障碍。
如果说从前的维纳斯和平板电脑创意更像是大学生式的灵光一闪,这回提出UMPC的眼光够“毒辣”。从生活必需品的角度,笔记本和智能手机之间确实存在一段空档。认知这个空档,提出了全新的产品概念,微软这回真的创意可嘉。
生态“夹生”
信息产品像是电灯,如果没有电,或供电不稳定,电灯不如油灯。信息产品必须由特定的生态环境支撑。Apple的iPod有iTunes音乐下载服务,索尼的PSP有专有的游戏软件,手机有运营商的网。
UMPC的难题在于生态环境“夹生”。
播MP3,曲子从何而来?Apple的iTunes不行,微软自已也没有。玩盗版?难成气候。播MP4,更困难。内容少,标准不统一。现在视频节目不是用于PC的大屏,就是用于手机的4英时以下的小屏,7英时屏需要专门的视频格式吗?上网,现在的网站要么基于HTML,用于PC,要么基于WAP用于手机。至于UMPC的7英时屏,两种网页都别扭。UMPC缺乏成熟的内容生态。
不仅内容,网也是个问题。Wi-Fi并不是到处都有,UMPC也不支持其它移动通信网,这使UMPC主要使用以太网和个人网。因此UMPC并不是一种随时随地联网的设备。UMPC的网络生态也不成熟。
对于介于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之间的信息产品,Apple的iPod和索尼的PSP是经典成功案例,其秘诀都在自建生态。而微软却缺失了最关键的一环。孤零零的UMPC,势单力薄。
微软硬件第三波,吉少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