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iPod问世的那一天开始,苹果的乔布斯发现了一个炫耀的好办法,那个光洁可人的外表着实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再凭借iPod出众的操控,一时间横扫随身听市场,就连老大索尼也甘拜下风。
的确,这个光可鉴人的小家伙实在是厉害,就连它白色的耳机都成为了独代表。于是乎苹果在外壳上一步步进步,甚至将这个iPod做成了“艺术品”,更赚取了大把的“眼球”和钞票,还带动了周边设备的发展,什么转接器、携带包、电池都非常好卖。不过携带包的出现也确实让我们疑惑,为啥这个小小的包能成为iPod时尚人群的最爱呢?
原因很简单, 苹果开始醉心于外观设计了,为了突出晶莹剔透的感觉,把外壳做得极为精巧,却没想到,精美的外壳很容易被硬物划伤,比如放在口袋里的钥匙往往成为iPod毁容的元凶,就像美女脸上被划一道就没法看了一样,充满伤痕的iPod也绝对不是什么艺术品了。于是在几代用户的使用中,首选的配件就是携带包,有塑料的,有真皮的,还有现在流行的透明塑胶的,反正很少见到iPod艺术品般的外壳裸露在大众的视线了,不知道乔布斯看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想?
一件数码产品往往价格不菲,保证功能的完整性是厂家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保证产品的美观性好像就不是所有厂商的任务了,至少iPod不是。
这令我们想起了手机刚出现的时候,它还叫作大哥大,不但要给他穿上真皮的紧身衣,还得找个包包装起来;当手机普及到每个人的时候,差不多每个人的第一部手机也都有一个手机套或者其他什么保护;但是当换到几部手机后,很少见到有人纯粹为保护手机来使用手机套了。
MP3虽然问世的时间还不算长,但也经历好几代的变化了,在功能上、在性能上都取得了足够的发展后,是不是也该回头看看外观了,如果产品都精致到要用保护袋装起来使用,还是把这样的东西放在家里慢慢欣赏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