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4.00目录:图书,历史与地理,历史,中国史,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
品牌:左丘明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岳麓书社
·ISBN:7806650768
·条码:978780665076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书摘:“*”为上下结构,由“艹、为”组成。
媒体推荐
前言
一、孔子修订《春秋》
古人认为春是发动生长的季节,秋是成熟收藏的季节,一年就只春秋之分。由春分出夏,由秋分出冬,那是以后的事情了。以“春秋”为历史书的名称,大概是因为最初记史以年为单位的缘故。唐刘知几《史通·六家篇》说: “春秋家者,其先出于三代。按《汲冢琐语》记太丁时事,目为《殷夏春秋》。”太丁是商纣的祖父,那么,商的晚期或许就已有“春秋”这个作为历史书看待的词了。《孟子·离娄下》说:“晋之乘,楚之祷杌,鲁之春秋,一也。”可知那时候的史书名称各国不尽相同,晋有晋的叫法,楚有楚的叫法,只鲁国仍然叫做“春秋”。他国是否也有叫“春秋”的,孟夫子没有说。我们现在见到的《春秋》,正是鲁国的史书,与孟轲所说相合。
《春秋》的作者,按《史记·孔子世家》的说法,是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以后孑L子所作。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前言》里说:“如果这话可信,孔丘作《春秋》,动机起于获麟。而孔丘于二年后即病逝,以古代简策的繁重,笔写刀削,成242年的史书,过了七十岁的老翁,仅用两年时间,未必能完成这艰巨的任务罢。”但同是司马迁作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却说:“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如果把这两条合起来看,似乎也近乎情理。孔子到周,约在三十岁以前,那时便已留意史书,于是以鲁《春秋》为主,编次史书,到获麟以后才最后完成,想必也是可能的。
我们也觉得说孔子“作”《春秋》,恐怕也不是很靠得住。理由不在上述。而是因为孔子自己就说过,他是“述而不作”。况且一部记事史书,要作恐怕也作不出来。作《春秋》的当是鲁国历代的史官,这才能解释为什么《春秋》前后体例文风的不甚统一。这种不统一是无需证明的。但如果说《春秋》是经过孔丘修订过的,则可能是事实。这里也有一个问题,既然经过修订,文风体例何以仍然不一?这是可以理解的。比如,隐桓二公,非鲁国的卿大夫无论盟会征伐都不书名,到庄公22年才有“及齐高俣盟于防”的记载。假如孔子要统一体例,要么把此以前非鲁之卿大夫的名补上,要么从此起删去参加盟会征伐的非鲁的卿大夫的名。如果补,一两百年前的事凭什么补上?如果删,既已记上,又有什么必要把它删掉呢?难道历史记载,不应当比《春秋》的记载稍微丰富一些吗?现在为了统一体例,竟然把本就简单的史实再删去一些,这又何苦来呢?
孔子修订《春秋》,犹如我们现在校勘古籍,而比校勘稍为“自由”一点,有些地方,或许稍作改动,如此而已。所谓“作”,也只当活看,仅仅是校勘修订的一种笼统说法,或者说,是归美的说法,所以,古人所记孔子作《春秋》或修《春秋》,都应当看成是孔子校勘修订的证据。这种证据,除较晚的《史记》的记载前已引用之外,还从别的更早的记载里看得到。例如《左传·僖公二十九年》:
是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曰:
“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
这段文字解释写“天王狩于河阳”的缘故,但不知是解释自己这样写,还是解释别人这样写。而“成公十四年”《左传》说:
君子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
而不污,惩恶而扬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这里所说的“圣人”当是孔丘无疑。似乎因而也可推知书“天王狩于河阳”的也是孔丘。
……
目录
前言
隐公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经文]
元年春①,王正月。齐人救邢。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②。季子来归①。冬,齐仲孙来。
[今注]
①闵公元年:当公元前661年。 ②落姑:齐地名。 ③季子:即季友,早称成季。
[经文]
○元年春,不书即位,乱故也①。
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曰: “戎狄豺狼,不可厌也②。诸夏亲昵③,不可弃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④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⑤。请救邢以从简书。”齐人救邢。
夏,六月,葬庄公。乱故,是以缓。
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请复季友也。齐侯许之,使召诸陈,公次于郎以待之。“季子来归”,嘉之也。
冬,齐仲孙湫来省难⑥,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犹秉周礼⑦。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 ‘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⑧,间携贰⑨,覆昏乱⑩,霸王之器也(11)。”
【今注】
①乱:指子般被杀,季友奔陈之事。 ②厌:满足。这里是“使(它)满足”的意思。③呢:音nì,亲近。 ④引句见《诗·小雅·出车》。简书:指告急文书,写在竹简之上。⑤同恶相恤:等于说同仇敌忾、忧患与共。恤:忧。 ⑥省:观察、考察。 ⑦秉:执持。 ⑧因:依,亲近。重固:大而坚固的国家。 ⑨间:离间,分裂。携贰、勾心斗角不团结的国家。 ⑩覆:颠覆,灭亡。昏乱:政治不明、秩序混乱的国家。 ⑩器:工具,手段,方法,策略。
[经文]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公孙归父会齐人伐莒。秋,晋侯会狄于欑函①。冬十月,楚人杀陈夏征舒。丁亥,楚子入陈。纳公孙宁、仪行父于陈③。
[今注]
①辰陵:陈国地名,在今河南省淮阳县西。 ②欑函:狄地名,今不详。 ③纳:送之入。
[经文]
○十一年春,楚子伐郑及栎①。子良日:“晋、楚不务德而兵争,与其来者可也②。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乃从楚。夏,楚盟于辰陵,陈、郑服也。
楚左尹子重侵宋,王待诸牌子郔③。
令尹*艾猎城沂,使封人虑事,以授司徒④。量功命日,分财用,平板干,称畚筑,程土物,议远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