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6.90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
品牌:郑德坤
基本信息
·出版社:巴蜀书社
·页码:223 页码
·出版日:2004年
·ISBN:7806595856
·条码:9787806595855
·版次:2004年6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本书对四川的史前文化进行概述后,重点对秦汉时代四川的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墓葬文化入手,追寻各种文化遗迹。较为全面地叙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情况。
《四川古代文化史》一书,是著名考古学家、原华西大学博士馆馆长郑德坤先生早年从四川古代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巴蜀文化研究史上的第一部专著,在巴蜀文化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郑德坤(1907~)福建厦门人。 青年时就读于燕京大学地质系, 后改读中文系。主要著作有《厦大校址考》、 《中国考古和艺术导论课程纲要》、《中国考古学大系》、 《中华民族文化史论》、《水经注引得》、《四川古代文化史》、 《中国历史地理论文集》、《中国考古学论文集》、 《中国陶瓷论文集》等。
媒体推荐
整理后记
《四川古代文化史》一书,是著名考古学家、原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郑德坤先生早年从事四川古代文化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巴蜀文化研究史上的第一部专著,在巴蜀文化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该书出版于1946年7月,至今未再版。为推动巴蜀文化研究的发展,我馆特地将郑德坤先生这部重要著作重新加以整理出版,收入《华西研究丛书》,以供学术界参考。现将本书的有关整理情况作如下说明:
原书为铅印繁体字,今改为铅印简体字横排版式。但有个别地方仍保持原貌,如一些古地名、古代民族称谓、文言用法等等。
凡原书中出现的异体字或别体字,今均改定为现行简体字。
原书因印刷错误明显脱、误之处,均根据上下文进行了增补、订正,凡原文中因排版印刷不清而无法加以识别者,则均用“口”号代替。
原书标点符号一般照旧,仅对个别地方作了调整。原书引用中外文献时采用书名下加“——”号的方式,今一并改定为加书名号“《》”。
原书除个别引文有误处参照有关古籍及文献进行了订正之外,其余均保持其原貌不作改动。
由于整理者学识有限,本书的整理过程中一定还存在一些不当之处,敬请识者批评指正。
整理者 周蜀蓉
2003年7月
编辑推荐
《四川古代文化史》分十二章、评述了四川地区的物质文化,如器具、遗址;精神文化,如宗教、神话、岩葬文化等。一九四九年云南大学出版的徐嘉瑞著《大理古代文化史》专谈了史前期、邃古期、南诏期、段氏期等时代的这一区域内的宗教、居住、葬法、服饰、语言、姓氏、习俗等文化形态。
目录
温故而知新(代序) 霍巍
第一章 史前文化
一、调查经过
二、遗址种类及分布
三、石器之分类
四、陶器之分类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蜀国之名,始见于殷墟出土之卜辞。据董作宾之统计(见《殷代的羌与蜀》),号称十万片之甲骨中,记蜀事者凡十一条,均为武丁时文;其可属读者七条,内容均极重要,殷蜀两国之关系可考矣。按此七条所记者五事,蜀射一也,蜀御二也,至蜀三也,征蜀四也,孽蜀五也。
殷末蜀国地望虽不能详考,然以其邻国犬、雀、羌、缶、周之属考之,蜀之疆域约当今之陕南川北。盖蜀为当时西南大国,地与缶国羌方邻近,与殷常有交通。殷蜀和好,则殷室遣使使蜀,是谓至蜀;蜀国射手御人人事殷室,是谓蜀射蜀御。卜辞所记,殷用蜀射,一次征调多至三百人。蜀使至殷,备受欢迎,武丁且燕享之,是谓稾蜀。两国交兵,武丁收人征伐,是谓征蜀。据此片断材料,殷蜀两国关系之密切可想而知。
《尚书·牧誓》称武王伐纣,誓于牧野;西南君长从征者八:庸,蜀,羌,男,微,卢,彭,濮是也。《牧誓》一文虽非西周文字,论者疑为战国时人补作,然此八国之从周伐殷,历代学者尚无异词,而其地望概居周之西南,亦可断定。《史记正义》引《括地志》曰:房州竹山县及金州,古庸国也。益州及巴利等州,皆古蜀国。陇有岷洮丛等州以西,羌也。姚府以南古仿国之地,戎府之南古微、卢、彭三国之地。濮在楚西南。有髣州、微、濮州、卢府、彭州焉。武王率西南夷诸州伐纣也。
《牧誓》八国,见于L辞者有蜀、羌、微、濮四国,均与殷室有交通。陈梦家著《商代地理》(《禹贡》卷七,第六、七合期)以此四国为近邻,自武丁以降,与殷室或战或和。其邻又有缶国,居蜀近处;又有马方,则后世之白马氐、冉骁夷之属。微或者为彳,或即蜀之眉州,地有眉山。濮为南夷,亦在蜀地。凡此诸国或以羌蜀为最强,武王竟得力以灭商。
蜀与周室之关系,史不可详。四川广汉出土大宗玉器及其他器物,就石璧、石珠、琬圭、琰圭、琮、圈之形质言之,其为西周遗物,或可断定,是西蜀之接收周氏族文化可得证明。降及周末,蜀与中原交通日繁,而与秦之关系尤为密切。《史记》云:
秦厉共公二年(公元前474年),蜀人来赂。——《秦本纪》,《六国年表》
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秦左庶长城南郑。——《六国年表》
躁公二年(公元前441年)南郑反。——同卜
惠公十三年(公元前387年)蜀取我南郑。——一同上
楚肃王四年(公元前377年)蜀伐楚,取兹方(今湖北松滋县),于是楚为扦关(今四川奉节具) 以距之。——楚世家》,《六国年表》
秦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