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37.60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文化理论,比较文化学,
品牌:史仲文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页码:483 页码
·出版日:2004年
·ISBN:7800870510
·条码:9787800870514
·版次:2004年1月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为什么古代中国人把头发看得比脑袋还重要?为什么古代中国女人不穿高跟鞋而缠小脚?为什么中国人把吃看得高于一切?为什么中国有神佛而没有上帝?为什么一部《易经》使中国人迷糊了三千年?为什么中国有四大发明却没有发生近代工业革命?为什么在中国释迦牟尼与太上老君可以和平相处?为什么西方宗教重视“死后怎样”而中国道教却重视“怎样不死”?……中国人曾经走进死胡同!但中国人正在走出死胡同!
全书内容丰富,论析精辟,充满卓见,妙语迭出,读后令人深思,是难得的一部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力作。
作者简介
史仲文,中国男性公民,1951年4月2日出生,现供职于北方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自称:生平别无所好,只是读书;别无所成,只是写书;别无所得,只是买书;别无所乐,只是谈书论书。且读书如痴,写书如醉,买书如狂,谈书论书如命,自己都收束不住。虽已过知天命之年,书外之事,竟不知几分明白,几分糊涂,只得由它去矣。
作者也曾联句云:
寻书如痴,读书如醉,论书如狂,著书如命,料是高贤应笑我;
观花以意,赏花以情,评花以志,爱花以心,岂期俗子尽知君。
又云:难舍浮名,因为有欲;打破禅机,所以无心。
其主要著作有:《泡沫经济:透视中国的第三只眼》、《家庭文化:虎 虎 虎》、《欲望启示录》、《中国隋唐五代文学史》和《中西文明的历史对话》
主编有:百卷本的《中国全史》、百卷本的《世界全史》和《中国文化大辞海》。
媒体推荐
前言
《中国人走出死胡同》首次出版距今已经十二年了。十二年前本书出版时,虽然印数不少,可盗版也不少。我没有想到它的生命力如此强大,不是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天”吗?十二年过去了,读者没有忘记它,我要衷心感谢读者朋友们的支持,对于我这一类作者而言,读者是真正的上帝。十二年过去了,出版社的同仁们没有忘记它,中国发展出版社的决策者决定再版此书,我对他们同样表达诚挚的感谢。
这是一本专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现在文化讨论有点滥了,以至于有人说:“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但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是有体系的,本书的体系就是五论,即方法论、特征论、结构论、范畴论和未来论。
此外,有些想法我觉得有必要再重申一下。
1.文化无优劣。这里说的文化无优劣是指民族或宗教文化相比无优劣,例如不能说西方文化就优,东方文化就劣。文化既无优劣,那么对文化的盲目自大或妄自菲薄都是不明智的,也是不足取的。
2.文化虽无优劣,但有其历史发展的波峰与波谷期。就中华文化而言,先秦时期就是一个伟大的思想文化的波峰期,盛唐文化又是一个伟大的波峰期,但自15世纪始,迅速进入波谷时期。明、清时期,虽也有几度辉煌,可总的趋势落后了,不是你不进步而是人家进步的快。本来你的马车不会输给任何一辆马车的,但忽一日,人家改用汽车了,你的马车再好,也不过是马车罢了。
3.进行文化比较,重在取长补短。从历史的经验看,总是那些肯于批判自己、肯于向别人虚心求教的民族和国家发展迅速,而不要像阿Q老爹那样,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大三辈。看别人都是土豆渣,最喜欢听“没有四大发明就没有西方近代文明”,“在太空唯一可以看到的人工建筑就是中国的长城”一类的话。这其实是因为我们中国人还没真正地走向世界。现在杨利伟已首次完成中国人的太空之旅,他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人工建筑是长城吗?
4.文化需要交流。在一定意义上,文明都是“杂交”的。例如基督教就不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但它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几近无与伦比。发达的文化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先秦时期,就是中国东、西、南、北文化的一次大交融期;魏晋时期,又是多种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的一次大交融期。因为有了先秦时期的文化大融合,才有了后来的秦汉文明;因为有了魏晋时期的文化大融合,才有了后来的隋唐文明。我们中国人讲历史,好讲汉、唐时期,殊不知那样辉煌的时期正是文化融合的结果。
5.文化要兴旺发达,开放乃必由之路。最好的办法就是千方百计实行“拿来主义”。有人对此不以为然,担心外来文化多了会侵害本民族文化,事实并非如此。正如人吃羊肉不会变成羊,羊吃青草不会变成草。如果因为从前是不吃羊肉的,一旦吃些羊肉就出了意外,那也一定不是这羊的错。
6.文化的健康发展,切忌冷战思维。什么叫冷战思维呢?就是不问是非,先论阵营。只要不是本阵营的,鲜花也是毒草;但凡属于本阵营的,牛粪也是鲜花。冷战思维已经过时,当今的文化逻辑是:惟有双赢才是真赢。
7.文化的发展,需要必要的张力,即需要各种不同的文化观念作支持。有点“国粹主义”也好,有点“民族主义”也好,有点“国际主义”也好,有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都好。比如北京的城市建设,想当初如果采纳梁思成的意见,那宝贵的古城墙就不会消失了。如果没点开放意识,即使再美好的“鸟巢”设计也不会入选奥运方案。
8.文化最重要的是创造。没有创造的文化是最平庸的文化,总不创造难免灭亡。中国是伟大的文明古国,但我们不能总躺在古人的怀抱中沾沾自喜。正像西方文明中,不但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而且有笛卡儿和洛克;不但有毕达哥拉斯,而且有牛顿和爱因斯坦;不但有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而且有莎士比亚,还有萨特和贝克特。
……
编辑推荐
为什么古代中国人把头发看得比脑袋还重要?为什么古代中国女人不穿高跟鞋而缠小脚?为什么中国人把吃看得高于一切?为什么中国有神佛而没有上帝?为什么一部《易经》使中国人迷糊了三千年?为什么中国有四大发明却没有发生近代工业革命?为什么在中国释迦牟尼与太上老君可以和平相处?为什么西方宗教重视“死后怎样”而中国道教却重视“怎样不死”?……中国人曾经走进死胡同!但中国人正在走出死胡同!
全书内容丰富,论析精辟,充满卓见,妙语迭出,读后令人深思,是难得的一部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力作。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研究方法与视角
一 文化眼镜与眼镜文化
规律说
创造说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从勤俭持家到安贫乐命
中国老百姓特别是农民的勤俭持家,可谓独一无二,举世无双。勤俭持家一在勤,二在俭。勤即劳作,所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唐朝有诗人知农人辛苦,作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在我国几近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农业自然经济的劳累与辛苦,非亲历而永不能真知。笔者幼时寒暑假间回故乡劳动,每每见年轻的农妇, 自日出而起,和男人一起下地,一起劳动,男人担水便担水,男人推独轮车便推独轮车。中午回家,男人便可吸上一袋旱烟,在树阴下清闲片刻,女人还要淘米做饭,外加喂鸡喂鸭喂兔喂猪。作者每次归京,和母亲道及辛苦,母亲便说,这还是好的哩!你二外祖父旧社会给地主做长工,白天劳作不算,晚饭以后,每天晚上要一个人独自磨一斗绿豆的淀粉,过箩(一道工序)之后才能休息。早晨五更即起,又该担水拉磨,开始一天的活了。我二外祖父今年八十有四,除耳聋以外,身体还健。我们这些后来人,很难想象出他们那一代以及他们的祖祖辈辈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勤劳而外又讲节俭,所谓从牙缝上刮下来的积攒。中国农民就以这种精神报偿了生他们养他们的土地。因为有这样的经历,我们中国人最喜欢听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悬梁刺股、夸父追日一类的寓言,以为唯有这种坚忍不拔雷打不动的顽强劳作精神才是人生在世获得衣食的根本。
这种精神表现在劳动上,就有山东大汉王国富把一把大镐头磨成小铁块的黄牛精神;表现在科学研究方面,就产生了陈景润那样的不靠计算机,硬以一张一张的小纸片,算出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新的结果;这种精神表现在艺术上,就有赵燕侠女士为着提高嗓子的亮度和力度,每天早晨对着一个小水罐喊声的毅力;这种精神表现在政治斗争方面,就有伍子胥含垢忍辱十几年,乞讨于吴国街头,吹箫过市以觅知音的坚忍不拔的忍耐力;这种精神和中国革命理想结合在一起,就有了华子良在渣滓洞监狱假装疯癫的英雄壮举;这种精神表现在手艺创作上,就有了师传口授,而终于把很多几乎不可思议的绝技扬名于全世界的奇迹。然而这种精神的文化基础毕竟有些过时了。所以它也有种种不足和某些重大缺陷,反过来又吞噬着这精神的创造和继承者们。
中国小农文化的先天性缺陷很多,加上其他文化的影响,就表现出一种对于文明享受的知足常乐态度,对于艰苦生活和艰苦环境的隐忍精神,以及一切听命于天、听命于人的懦夫意识。
一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3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