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7.00目录:图书,历史与地理,历史,风俗习惯,民俗学,
品牌:苏浙生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页码:168 页码
·出版日:2001年
·ISBN:7532121712
·条码:9787532121717
·版次:2001年1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吾祖吾宗,生生不息;
吾姓吾氏,光耀寰宇。
书不尽先贤英杰,旷世伟业;
道不尽寻常百姓,蓬勃生气;
叹不尽郡望名门,繁华遗梦;
录不尽家族兴衰,萍踪胜迹。
更留下多少沧桑故事,待从头说起。
一个民族忘却祖宗,犹如一个人背却血统。当我们抚摸着那发黄的浸透着若干代人体温度的族谱时,一种追溯祖先足迹的温情与敬意油然而生。本书旨在探讨李姓的流变,以及其从血缘、地缘到业缘的聚落分布奥秘的金钥匙。
媒体推荐
总序
上古时,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男子称氏,妇人称姓”,说明氏起源于父系,而姓则来自母系。但秦汉起姓氏不分,以后人们就只有姓,而没有氏了。今天如果提到姓氏,一般就理解为姓名了。
二干多年来,姓已经成为华夏——汉族人民家族的标志性称号。在华夏文化的影响下,很多少数民族和一些周边国家也采用了以姓为家族标志的制度.有的还直接采用了汉姓。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华裔,都有自己的姓,而且一般都沿用本家族的姓。
姓既然是标志家族的称号,由于家族地位的差异,就是在一个姓内,也会有高低贵贱之分。魏晋后讲究门阀,出身高门大族成为获得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先决条件。到了唐朝,姓望、郡望应运而生,姓望或郡望成了区别门第高下的标准。如同样姓王,太原王氏门第最高,琅邪王氏其次,其他地方的王氏等而下之,排不上姓望的就只能算寒门素族了。在这种情形下,要想当官入仕,出人头地,就只能攀龙附凤,以至不惜编造谱系,将本家族与本姓的郡望联系起来。流风余韵,历久不衰。北宋编《百家姓》列皇族赵姓为第一,明朝的《千家姓》用朱姓开始,而清朝康熙年间的《御制百家姓》大概不便将满族的“爱新觉罗”与“赵钱孙李”并列,改以孔姓居首。
《百家姓》所收录的姓实际不止一百,明朝洪武年间的吴沈已收集到一千九百多个姓。据最近的调查,中国人现在还在使用的汉姓达三千个之多,而使用最多的一百个姓,其人口约占总人数的85%:较为常见的姓,也有三百个左右,其人口则占人口总数的99%以上。不过,时至今日,人们还是习惯于用“百家姓”来代表众多的姓,“百家姓”已成为中国诸姓总和的代名词。
在“百家姓”中,最常见的几个姓的人口已有上亿,一些大家族的后裔超过千万,但一些稀姓的人口很少,或者只分布在很小的范围。有的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三千年以前有的姓则是近代才产生的。多数姓出于华夏诸族和汉族,也有些姓源于少数民族,甚至来自遥远的外国。多数姓有共同的祖先,另一些姓则出于不同的祖先。同一个家族的成员和后裔一般都沿用同一个姓,但由于过继、入赘、赐姓、改姓等种种原因,在特殊情况下,同姓可以变为异姓,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可能采用同一个姓。每个姓的产生、发展和传播过程就是一部内容生动的历史,更不用说其中各家族和成员的兴衰荣辱、悲欢离合。
一个姓的历史、家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当然无法取代中国史和中国文化,但因为它具体而微,无不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一些在中国史中没有必要或无法显示的事件或内容,却是一姓一族有决定意义的要事大事,因而需要详细记载,让子孙后代永志不忘。也正因为有了这些记载,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才能那么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每个人都希望了解自己和家族的来源,了解本姓的历史,而且由于这历史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一部分就产生在自己熟悉的人物和地点之间,必定会备感亲切,更受教益。只要摆脱了狭隘的宗族观念,敬祖爱家与热爱祖国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了解本姓本族的历史与学习祖国的历史就能相得益彰。本着这样的目的,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组织专家学者,编撰了这套《百家姓》丛书,以适应社会各界的需要。
名为”百家姓”,实际并不以哪百家为限。但如此多的姓又无法一一写来,所以只能选其中一部分,陆续出版。选择的标准不一,或因人数多,影响大,或因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或因有代表性、特殊性,或因有合适的作者:只要有需要和可能,还可以不断地编下去,以便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列。
各姓的史料相差悬殊,有的只能撷取极少一部分,有的却要千方百计地收罗:有的在史书中有详尽记载,有的却只见于家谱或传说,甚至只有民间故事或神话可供参考。写入书中的内容未必都是信史,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一个方面。为了增加可读性,我们要求作者尽可能以精炼的文字、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辅之以插图、照片、地图,以便让尽可能多的读者能够轻松愉快地阅读。
……
编辑推荐
吾祖吾宗,生生不息;
吾姓吾氏,光耀寰宇。
书不尽先贤英杰,旷世伟业;
道不尽寻常百姓,蓬勃生气;
叹不尽郡望名门,繁华遗梦;
录不尽家族兴衰,萍踪胜迹。
更留下多少沧桑故事,待从头说起。
一个民族忘却祖宗,犹如一个人背却血统。当我们抚摸着那发黄的浸透着若干代人体温度的族谱时,一种追溯祖先足迹的温情与敬意油然而生。本书旨在探讨李姓的流变,以及其从血缘、地缘到业缘的聚落分布奥秘的金钥匙。
目录
总序/葛剑雄
一、赵姓的姓氏起源
(一) 少嗥一一赵姓的血缘始祖
(二) 伯益一一受赐赢姓,秦、赵的共同祖先
(三) 蜚廉一一他的儿子开始了秦、赵的分支
(四) 造父一一历史上第一个姓赵的人
……[看更多目录]
文摘
插图
书摘
造父为周穆王驾车,平乱有功,受封于赵地以后,其后代便在周朝为卿士。到周宣王时,造父的第六代孙叫赵奄父。周宣王率军征伐姜戎族,奄父担任宣王的”御者”,即为宣王驾马车,并兼任警卫,是宣王的心腹将士。可是,在千亩(今山西介休县南)决战时.周军失利大败,危急时刻,多亏奄父拚死相救,宣王才得以脱险而回,奄父也因救驾有功而青史留名。
造父、奄父先后为周穆王、周宣王驾车,可以推知,那一时期的赵氏,世代以”御”为业,善于调驯良马,精于驾驭之术,深得历代周王的赏识和信任。
奄父的儿子叫赵叔带,任职时已是周幽王当政了。周幽王耽于声色,荒淫无道,是个有名的昏君。耿直的叔带屡屡劝谏,周幽王非但不听,还将他罢免官职,逐归田野。于是,叔带携家族离开周王,来到晋国,任晋文侯的卿士。这是历史上赵氏的第一次东迁。从此,赵氏就在晋国开始立根繁衍,并逐渐地兴旺起来。
叔带的第五代孙叫赵夙,是晋献公手下的一位将军.也是赵氏祖先第一个获得”将军”职称的人。晋献公十六年(前661),赵夙奉命灭掉了霍国,晋献公论功行赏,将耿(今山西河津东南)这个地方赐给了他,这是赵氏在晋国的第一块封地。
据《史记》载,赵夙的儿子叫共孟,共孟的儿子叫赵衰(又,《左传》说赵衰是赵夙的弟弟)。赵衰是春秋时期赵氏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当晋国出现了争夺王位的内讧”骊姬之乱”时,公子重耳被迫离开晋国逃亡到翟,赵衰与狐偃、介子推等5人,一起跟从重耳出逃。
公子重耳历经种种磨难,在外颠沛流离十九年,终于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春秋史上著名的晋文公,这年是周襄王十六年(前636)。晋文公之所以能最终返回晋国以及后来一度称霸中原,多亏了赵衰的辅佐与谋划。因此,晋文公即位后,便将原(今河南济源)这个城邑封给了忠心耿耿而立下大功的赵衰,并任命他担任晋国的正卿,即执政(相当于后来的相国)。赵衰是赵氏祖先第一位执掌国政的人。
赵衰在晋时,曾娶妻生子赵同、赵括(并非”纸上谈兵”的那个赵括)、赵婴齐,流亡翟国期间,又另娶了翟女为妻,生子赵盾。赵衰返国后,他的原妻坚持要赵衰将后娶的翟妻迎回来,并以赵盾为嫡嗣,因此赵衰死后,便由赵盾接替赵衰担任国政。赵盾连任晋襄公、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四代晋国国君的执政,独揽朝政大权达十多年。
晋成公时,赐赵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