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7.00目录:图书,历史与地理,历史,风俗习惯,民俗学,
品牌:徐德明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7532121925
·条码:978753212192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吾祖吾宗,生生不息;
吾姓吾氏,光耀寰宇。
书不尽先贤英杰,旷世伟业;
道不尽寻常百姓,蓬勃生气;
叹不尽郡望名门,繁华遗梦;
录不尽家族兴衰,萍踪胜迹。
更留下多少沧桑故事,待从头说起。
一个民族忘却祖宗,犹如一个人背却血统。当我们抚摸着那发黄的浸透着若干代人体温度的族谱时,一种追溯祖先足迹的温情与敬意油然而生。本书旨在探讨李姓的流变,以及其从血缘、地缘到业缘的聚落分布奥秘的金钥匙。
媒体推荐
总序
上古时,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男子称氏,妇人称姓”,说明氏起源于父系,而姓则来自母系。但秦汉起姓氏不分,以后人们就只有姓,而没有氏了。今天如果提到姓氏,一般就理解为姓名了。
二干多年来,姓已经成为华夏——汉族人民家族的标志性称号。在华夏文化的影响下,很多少数民族和一些周边国家也采用了以姓为家族标志的制度.有的还直接采用了汉姓。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华裔,都有自己的姓,而且一般都沿用本家族的姓。
姓既然是标志家族的称号,由于家族地位的差异,就是在一个姓内,也会有高低贵贱之分。魏晋后讲究门阀,出身高门大族成为获得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先决条件。到了唐朝,姓望、郡望应运而生,姓望或郡望成了区别门第高下的标准。如同样姓王,太原王氏门第最高,琅邪王氏其次,其他地方的王氏等而下之,排不上姓望的就只能算寒门素族了。在这种情形下,要想当官入仕,出人头地,就只能攀龙附凤,以至不惜编造谱系,将本家族与本姓的郡望联系起来。流风余韵,历久不衰。北宋编《百家姓》列皇族赵姓为第一,明朝的《千家姓》用朱姓开始,而清朝康熙年间的《御制百家姓》大概不便将满族的“爱新觉罗”与“赵钱孙李”并列,改以孔姓居首。
《百家姓》所收录的姓实际不止一百,明朝洪武年间的吴沈已收集到一千九百多个姓。据最近的调查,中国人现在还在使用的汉姓达三千个之多,而使用最多的一百个姓,其人口约占总人数的85%:较为常见的姓,也有三百个左右,其人口则占人口总数的99%以上。不过,时至今日,人们还是习惯于用“百家姓”来代表众多的姓,“百家姓”已成为中国诸姓总和的代名词。
在“百家姓”中,最常见的几个姓的人口已有上亿,一些大家族的后裔超过千万,但一些稀姓的人口很少,或者只分布在很小的范围。有的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三千年以前有的姓则是近代才产生的。多数姓出于华夏诸族和汉族,也有些姓源于少数民族,甚至来自遥远的外国。多数姓有共同的祖先,另一些姓则出于不同的祖先。同一个家族的成员和后裔一般都沿用同一个姓,但由于过继、入赘、赐姓、改姓等种种原因,在特殊情况下,同姓可以变为异姓,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可能采用同一个姓。每个姓的产生、发展和传播过程就是一部内容生动的历史,更不用说其中各家族和成员的兴衰荣辱、悲欢离合。
一个姓的历史、家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当然无法取代中国史和中国文化,但因为它具体而微,无不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一些在中国史中没有必要或无法显示的事件或内容,却是一姓一族有决定意义的要事大事,因而需要详细记载,让子孙后代永志不忘。也正因为有了这些记载,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才能那么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每个人都希望了解自己和家族的来源,了解本姓的历史,而且由于这历史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一部分就产生在自己熟悉的人物和地点之间,必定会备感亲切,更受教益。只要摆脱了狭隘的宗族观念,敬祖爱家与热爱祖国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了解本姓本族的历史与学习祖国的历史就能相得益彰。本着这样的目的,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组织专家学者,编撰了这套《百家姓》丛书,以适应社会各界的需要。
名为”百家姓”,实际并不以哪百家为限。但如此多的姓又无法一一写来,所以只能选其中一部分,陆续出版。选择的标准不一,或因人数多,影响大,或因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或因有代表性、特殊性,或因有合适的作者:只要有需要和可能,还可以不断地编下去,以便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列。
各姓的史料相差悬殊,有的只能撷取极少一部分,有的却要千方百计地收罗:有的在史书中有详尽记载,有的却只见于家谱或传说,甚至只有民间故事或神话可供参考。写入书中的内容未必都是信史,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一个方面。为了增加可读性,我们要求作者尽可能以精炼的文字、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辅之以插图、照片、地图,以便让尽可能多的读者能够轻松愉快地阅读。
……
目录
总序
一 李姓溯源
(一) 食“木子”得姓
(二) 巴族图腾得姓
二 李姓沿革
(一) 李姓之发展
……[看更多目录]
文摘
插图
书摘
中国李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唐代以前,李姓人基本上是在我国北方的黄河流域繁衍、发展:二是唐代以后,北方李姓人为避战乱或其他原因,开始经由中原向长江以南及闽、粤一带大规模迁徙:三是明清时期,有部分李姓人由东南沿海各省向海外播迁,到达台湾及东南亚各地,以后还有远徙欧美者。
1.春秋战国时期
先秦时期.李姓先人主要在秦、魏、赵、晋等国活动,其地域大致包括今河南、陕西、河北、山西及湖北、四川的部分地区。如前所述,李姓最早的一支,自商末李利贞得姓后,其裔定居于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后有著名思想家李耳,又称老子。《史记·老子列传》记载:老子生李宗(为魏将.封于段干),李宗生李注,李注生李宫,李宫的玄孙是李假(汉文帝时为官)。
其他见诸于史载的李姓有:春秋晋国(今属山西)有李离,事晋文公为理狱官。战国魏国有李克,为子夏弟子,是当时著名政治家。又有李悝(一作李克),曾任魏文侯相,推行变法,因而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战国时,赵国李兑任赵相,曾与苏秦联合五国攻秦。还有大将李牧,以抗击匈奴名震西北边陲,李同率三千敢死之士抗秦军,保全赵都邯郸,英勇战死.秦有李冰,昭王时任蜀郡守,主持修建都江堰:又有李斯.战国末入秦为相,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出谋划策,立有大功。另外,战国楚国有李园,本为赵人,其妹为春申君所宠,后献于楚王为王后,生子立为楚王,李园也因此在楚国掌权。
由上可知,李姓人自得姓以后,很快便散布到中原各地,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领域均有突出表现,十分活跃。
2.秦汉三国时期
秦时李姓仍以李耳的后裔为主向四周发展,如《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云:李耳生李宗,李宗生李同(原名谈),李同子李兑,为赵相,兑子李跻,封赵阳安君,居今河北,李跻有二子:云、恪,恪子洪,仕秦为太子太傅。洪子兴族(一名汪).亦为秦将。李兴族之子李昙.任秦御史大夫,封赵柏人(今唐山境)侯。李昙有四子:崇、辨、昭、玑。其长子李崇,为秦陇西太守,封南郑公。他的后代在陇西(今属甘肃)一带发展成大族,故李崇被尊为陇西李氏开基祖.崇弟李玑,为秦太傅,有三子:云、牧、齐。其第二子李牧为赵将,以军功封武安君,始居赵郡(今河北赵县),后代亦发展为望族,即赵郡李氏。这支李氏尊李玑为开基祖,李玑第三子李齐,任赵中山相.遂家于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