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0.20目录:图书,历史与地理,历史,风俗习惯,民俗学,
品牌:曾抗美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页码:116 页码
·出版日:2001年
·ISBN:7532121763
·条码:9787532121762
·版次:2001-04-0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吾祖吾宗,生生不息;
吾姓吾氏,光耀寰宇。
书不尽先贤英杰,旷世伟业;
道不尽寻常百姓,蓬勃生气;
叹不尽郡望名门,繁华遗梦;
录不尽家族兴衰,萍踪胜迹。
更留下多少沧桑故事,待从头说起。
一个民族忘却祖宗,犹如一个人背却血统。当我们抚摸着那发黄的浸透着若干代人体温度的族谱时,一种追溯祖先足迹的温情与敬意油然而生。本书旨在探讨李姓的流变,以及其从血缘、地缘到业缘的聚落分布奥秘的金钥匙。
媒体推荐
总序
上古时,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男子称氏,妇人称姓”,说明氏起源于父系,而姓则来自母系。但秦汉起姓氏不分,以后人们就只有姓,而没有氏了。今天如果提到姓氏,一般就理解为姓名了。
二干多年来,姓已经成为华夏——汉族人民家族的标志性称号。在华夏文化的影响下,很多少数民族和一些周边国家也采用了以姓为家族标志的制度.有的还直接采用了汉姓。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华裔,都有自己的姓,而且一般都沿用本家族的姓。
姓既然是标志家族的称号,由于家族地位的差异,就是在一个姓内,也会有高低贵贱之分。魏晋后讲究门阀,出身高门大族成为获得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先决条件。到了唐朝,姓望、郡望应运而生,姓望或郡望成了区别门第高下的标准。如同样姓王,太原王氏门第最高,琅邪王氏其次,其他地方的王氏等而下之,排不上姓望的就只能算寒门素族了。在这种情形下,要想当官入仕,出人头地,就只能攀龙附凤,以至不惜编造谱系,将本家族与本姓的郡望联系起来。流风余韵,历久不衰。北宋编《百家姓》列皇族赵姓为第一,明朝的《千家姓》用朱姓开始,而清朝康熙年间的《御制百家姓》大概不便将满族的“爱新觉罗”与“赵钱孙李”并列,改以孔姓居首。
《百家姓》所收录的姓实际不止一百,明朝洪武年间的吴沈已收集到一千九百多个姓。据最近的调查,中国人现在还在使用的汉姓达三千个之多,而使用最多的一百个姓,其人口约占总人数的85%:较为常见的姓,也有三百个左右,其人口则占人口总数的99%以上。不过,时至今日,人们还是习惯于用“百家姓”来代表众多的姓,“百家姓”已成为中国诸姓总和的代名词。
在“百家姓”中,最常见的几个姓的人口已有上亿,一些大家族的后裔超过千万,但一些稀姓的人口很少,或者只分布在很小的范围。有的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三千年以前有的姓则是近代才产生的。多数姓出于华夏诸族和汉族,也有些姓源于少数民族,甚至来自遥远的外国。多数姓有共同的祖先,另一些姓则出于不同的祖先。同一个家族的成员和后裔一般都沿用同一个姓,但由于过继、入赘、赐姓、改姓等种种原因,在特殊情况下,同姓可以变为异姓,完全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可能采用同一个姓。每个姓的产生、发展和传播过程就是一部内容生动的历史,更不用说其中各家族和成员的兴衰荣辱、悲欢离合。
一个姓的历史、家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当然无法取代中国史和中国文化,但因为它具体而微,无不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一些在中国史中没有必要或无法显示的事件或内容,却是一姓一族有决定意义的要事大事,因而需要详细记载,让子孙后代永志不忘。也正因为有了这些记载,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才能那么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每个人都希望了解自己和家族的来源,了解本姓的历史,而且由于这历史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其中一部分就产生在自己熟悉的人物和地点之间,必定会备感亲切,更受教益。只要摆脱了狭隘的宗族观念,敬祖爱家与热爱祖国完全可以并行不悖,了解本姓本族的历史与学习祖国的历史就能相得益彰。本着这样的目的,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组织专家学者,编撰了这套《百家姓》丛书,以适应社会各界的需要。
名为”百家姓”,实际并不以哪百家为限。但如此多的姓又无法一一写来,所以只能选其中一部分,陆续出版。选择的标准不一,或因人数多,影响大,或因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或因有代表性、特殊性,或因有合适的作者:只要有需要和可能,还可以不断地编下去,以便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系列。
各姓的史料相差悬殊,有的只能撷取极少一部分,有的却要千方百计地收罗:有的在史书中有详尽记载,有的却只见于家谱或传说,甚至只有民间故事或神话可供参考。写入书中的内容未必都是信史,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一个方面。为了增加可读性,我们要求作者尽可能以精炼的文字、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描述,辅之以插图、照片、地图,以便让尽可能多的读者能够轻松愉快地阅读。
……
编辑推荐
吾祖吾宗,生生不息;
吾姓吾氏,光耀寰宇。
书不尽先贤英杰,旷世伟业;
道不尽寻常百姓,蓬勃生气;
叹不尽郡望名门,繁华遗梦;
录不尽家族兴衰,萍踪胜迹。
更留下多少沧桑故事,待从头说起。
一个民族忘却祖宗,犹如一个人背却血统。当我们抚摸着那发黄的浸透着若干代人体温度的族谱时,一种追溯祖先足迹的温情与敬意油然而生。本书旨在探讨李姓的流变,以及其从血缘、地缘到业缘的聚落分布奥秘的金钥匙。
目录
总序
一 陈姓溯源
(一)陈字寻绎
(二)远古的氏族
(三)陈姓图腾
二 陈姓沿革
……[看更多目录]
文摘
插图
书摘
陈姓不仅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而且还有许多人侨居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海外的陈姓华侨,组织了数十个宗亲会,并联合组成世界陈氏宗亲总会,积极开展宗亲联谊活动。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在当今祖国的建设事业中,为国奔走呼号,捐集资金、献计献策,身体力行,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身在海外,却心向祖国,无愧于陈姓这个崛起于3000年前中原大地上的永远前进不息的战车形象,他们是华夏子孙的骄傲。
1.明代爱国华侨陈申
陈申是同安(今福建同安县)人。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92),日本武士丰臣秀吉集兵于九州岛,计划先占朝鲜作为跳板,由辽东入关,再将天皇首都迁到北京,坐镇中原,以达到统治中国的目的。当时陈申正在琉球经商,闻讯后,担心祖国受到侵害,即与琉球长史郑迥商议,委派琉球到明朝廷进贡的使节将这一军事情报报告皇帝。不久,陈申回到祖国,再次把所获敌情向巡抚赵参鲁报告。赵即转告兵部,由兵部移咨朝鲜王.为明代政府联合朝鲜,抗击日本侵略争得了时间和主动权。
2.菲律宾华侨陈谦善
陈谦善,幼年家贫,清同治年间(1862-1874)至菲律宾做苦工。他为人机敏聪颖,熟悉西班牙语,数任当地首领,深得华人信赖,都叫他“陈最戈”。
陈谦善与西班牙王宫的宠臣交谊很深,驻菲律宾总督如与他不相和睦,西班牙政府便调换其他人当总督,因此,当地殖民者都畏惧他。当时凡有关华侨法令,都先和陈谦善商量,取得认可后才施行,如在华侨中废餘死刑一事,陈谦善向西班牙人说明中国无枪毙这一刑法,所以不得施之干华人,最后废除了死刑。又如福建籍妇女不得胁逼被迫为娼,在菲律宾沿袭为成例。都是他的功劳。因积极参与华侨公益事业,极大地维护了华人的权益,马尼拉市建有陈谦善的铜像,至今尚存,
陈谦善的儿子陈刚,回国后考上进士,后被任命为第一个中国驻菲律宾领事。光绪二十四年(1898),陈刚在领事馆内设立学校,名中西学校,是南洋华侨教育的首创者。光绪二十五年,又设立马尼拉中华总商会。为中菲交流和华侨事业作出了贡献。
3.企业先驱陈启源
陈启源(约1825-1905),字芷馨,广东南海县西樵乡简村人。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少年时代曾两次应童生试。父亲死后,家境困苦,于是放弃科举,与二哥陈启枢在村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