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8.80目录:图书,文学,文学理论,综合,
品牌:旷新年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页码:382 页码
·出版日:2001年
·ISBN:7532121852
·条码:9787532121854
·版次:2001年3月第1次印刷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重点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
媒体推荐
后记
在饱受了炎炎夏日的煎熬之后,两位作者紧赶慢赶,终于在2000年立秋后第五天,把第二部上卷写完。
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这是全书最后收笔的一个部分。至此,整个《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也就全部完成了。
老实说,这几个月来,我几乎是天天“扬着鞭子”关注着这一卷的写作进度。但愿我的两位年轻同事不要介意我的这种工作作风。我太古板也太叫真儿,同时又是个急性子,太信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此,我给我的同事们、也给我自己制造了不少烦恼。在这里,我真诚地说一句:非常抱歉!
不过,看到摆在写字台上的比较满意的书稿,收获的欣喜大概会把昔日的烦恼驱赶殆尽了吧?
本书第二部(上下卷)的时间跨度比较长,差不多有半个世纪,即从19、20世纪之交到20世纪40年代末。正如我在《全书序论》中所说,这是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上由古典形态的“诗文评"向现代形态的文艺学“蜕变”的时期。从19、20世纪之交中国现代形态的文艺学自“诗文评”母体脱胎出来,到“五四”时期现代形态文艺学的学术范型基本形成,再到三四十年代这一新的学术范型得以巩固和深化,这一段文艺学的学术历程丰富多姿,其中有的部分堪称“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上的华彩乐章。
由于这一部跨度长、内容多,所以分为上下两卷。我的《全书序论》放在上卷卷首,另有一些关于这部书的需要向读者交代的话,写了这个简短的《后记》,放在下卷末尾。
这部书的上卷由辛小征、靳大成合作完成,其中辛小征撰写了第一、二、五、六、七章,靳大成撰写了第三、四章;下卷则由旷新年独立承担。
主编在审阅全稿时,对某些部分的内容和文字,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承担本书第一至第四部撰写任务的七位作者,大都是目前活跃在文坛上和学术界的很有实力的中青年学者,他们风华正茂,意气奋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清规戒律,树立新见新说,在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的园地里辛勤耕耘。虽然写作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令人欣慰的。
我深知其中的艰辛、甘苦。
我向参加本书写作的同事们、朋友们表示谢意和敬意。
杜书瀛
2000年立秋后第五日,记于北京安华桥寓所
编辑推荐
著名学者杜书瀛、钱竞主编,孟繁华、旷新年等人加盟共同制作的学术大餐——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既是文艺学上又是学术史上的扛鼎之作,值得每一位对文艺学和学术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和收藏。本书是第二部下卷,更适合对从"五四时期"到30--40年代这段时期社会历史(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学术史等)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和收藏。
目录
第一章现代文学观念的演化
第一节文学革命与新文化运动
第二节民族国家的文学
第三节人的文学
第四节进化的文学
第二章文学的定义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现代的启蒙运动,是西方的知识对于中国传统的知识的征服、改造和重新组织的过程,一种新的知识诞生和兴起的同时,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也是一种新的知识分子的诞生和兴起的过程。在晚清一代主要是通过日本与西方文明产生了最初的直接接触的知识分子,这种接触在文学方面,因此导致了“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发生。当时“新派诗”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新名词”的堆砌,也就是说,在晚清是东洋名词的大量出现,并且最终引起整个话语方式的根本变化。在“五四’’时期,是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对立实际上是新名词与旧名词、新概念与旧概念的对立。一一个时代取代了另一个时代,换个角度来说,也就是一些名词覆盖了另一些名词。在晚清,由于西方的入侵,西方现代“国家’’的概念取代了传统中国“天下”的概念。同样,体现在知识的形态上,“学校”取代了“科举"。在“五四”时期,所谓新文化运动首先就是科学、民主、自由、个人等这些新的名词和新的知识的产生和建构,现代“民主”与“科学"取代了传统“道德”与“礼教”,“人的文学”代替了“文以载道”。在1928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启蒙运动中,在《文化批判》上专门开辟了“新辞源”。在《文化批判》创刊号上,就介绍了唯物辩证法、奥伏赫变、布尔乔亚、普罗列塔利亚、意德沃罗基等新名词。这些新名词的大量出现使1928年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与“五四”新文学产生了知识和认识上的决裂,新的知识及知识型构与旧的知识及知识型构产生了明显的断裂。
……
书摘1
创造社更强烈地受到欧洲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影响,更尖锐地表达了文学现代性的思想,突出文学与个性、主观、自我、审美、想象的关系,否定摹仿的观念。郭沫若
说:“诗人是情感底宠儿,哲学家是理智底干家子。诗人是‘美’底化身,哲学家是‘真’底具体。”①郭沫若强调艺术与情感的联系,强调文艺的主观性:“文艺的本质是主观的,表现
的,而不是没我的,摹仿的”。四郭沫若认为,艺术不是对于自然直接的简单的摹仿,“十九世纪的文艺是受动的文艺。自然派、写实派、印象派,乃至新近产生的一种未来派,都是摹仿
的文艺。他们都还没有达到创造的阶段,他们的目的只是做自然的肖子。”③郭沫若在《批评与梦》中说:“从前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说:‘艺术模仿自然。’他这句话可以说是客观的印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