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6.00目录:图书,哲学与宗教,哲学,哲学基本问题,
品牌:王大珩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码:333 页码
·出版日:2001年
·ISBN:9787801094544
·条码:9787801094544
·版次:2001年4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2000年,由科学时报社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同举办了科学精神高级研讨会。会议对当前我们所进行的科普工作和各种各样的反对伪科学、反科学的活动、批判揭露法轮功组织和反对各种各样的封建迷信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在这次研讨会的基础上编辑的,对于传播科学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的知名学者第一次对科学精神进行科学的研究。参加这次高级研讨会的有我国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王大珩院士、席泽宗院士、冼鼎昌院士和其他各个领域的学者。他们严谨的学风、长期的探索精神、抽象概括的能力、对科学精神概念的准确把握和精确的结论均在此书中有所反映。某些学者未能到会,他们的真知灼见亦在此收录。此书一定会成为科学精神讨论中重要的文献之一。
媒体推荐
序言
弘扬科学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序言)
周光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普工作经历了一个复兴、发展和深化的过程。尤其是199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搞好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后,科普工作掀起了新的高潮。江泽民总书记在1999年12月9日致全国科普工作会议的信中对科普工作做了更明确的指示:“用唯物史观和科学思想武装全党,在广大群众中普及科学知识,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可以引导人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促进人们牢固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们实事求是地创造性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要把科普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任务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起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使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他的讲话不仅要求我们要搞好科普工作,而且提出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科普工作的精髓。
小平同志早已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发展的眼光看,科学不仅是生产力,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一个强大的精神动力。要强调科学精神,掌握了科学精神,就会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够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各项事情。所以,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是一个人精神生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科学精神以外,当然还要有人文精神,两者结合就能构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实事求是,一个是追求真理,这是最根本的内容。强调这两点,对当前社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社会上弄虚作假的现象普遍存在。假、冒、伪、劣坑害消费者,已经变成了一个大的社会公害。违背科学精神的社会风气,会成为中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实现现代化的极大障碍。必须要在全社会改变这种风气,真正树立起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风气,中国才有可能实现现代化。
科学精神中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强调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有打着创新的名义,实际上完全搞的是伪科学的事情。违反科学精神和方法的行为很多,最有名的是水变油的例子。所以,对科学本身的继承和创新加以正确的理解和结合,对今后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创新活动至关重要。
江泽民总书记说:“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可以引导人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促进人们牢固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们实事求是地创造性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肩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科学家不能认为自己的战场只是在实验室,我们同样肩负有关心人民的生活,关心人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关心人民对科学的认识,关心人民对科学的了解程度的责任。我们不仅要为国家和人民创造物质财富,而且我们还要为人民创造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这是科技工作者的天职。这是科技工作者对社会的人文关怀精神。
这一次科学精神的研讨会开得很好。在研讨会的基础上编辑了这本书对于传播科学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今后广大科技工作者能够更多地思考这样的问题,并将你们的思想及时地传播给公众,使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得到更快的提高。
2001年3月18日
编辑推荐
2000年,由科学时报社和中国科普研究所共同举办了科学精神高级研讨会。会议对当前我们所进行的科普工作和各种各样的反对伪科学、反科学的活动、批判揭露法轮功组织和反对各种各样的封建迷信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在这次研讨会的基础上编辑的,对于传播科学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界的知名学者第一次对科学精神进行科学的研究。参加这次高级研讨会的有我国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王大珩院士、席泽宗院士、冼鼎昌院士和其他各个领域的学者。他们严谨的学风、长期的探索精神、抽象概括的能力、对科学精神概念的准确把握和精确的结论均在此书中有所反映。某些学者未能到会,他们的真知灼见亦在此收录。此书一定会成为科学精神讨论中重要的文献之一。
目录
周光召
弘扬科学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序言)
张玉台
中国需要科学精神
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宣传科学精神,使科学精神在中国的公众当中扎根。
于光远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树立追求真善美的人生观,当然不能只靠科学。文学和艺术,哲学和历史,伦理和道德,政治和社会,影响于人生观甚大,但这些又都必须贯串科学精神而不能违背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本身,也有深刻的人文意义。近代科学的诞生,把人从神权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这不是充满着人文精神吗?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把人从繁重的单调的劳动下解放出来,控制论奠基人维纳的著作,书名就叫《把人当人来用》,希望改变把人当机器来用的状况,不也是充满着人文精神吗?科学界的优良传统中的道德观念,既是一种宝贵的科学精神,同时也是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古往今来,科学界的优秀分子,为真理,为科学,为人类进步而斗争,充满着献身精神,至不惜牺牲生命。他们在科学研究中孜孜不倦,锲而不舍,自甘淡泊,不求闻达,把精力倾注在事业中,而不是花费在享乐上。他们意识到自己从事的科学工作对于社会、人类的责任,积极地参加反对侵略战争,维护和平和人道,保护生态和环境的种种斗争。这都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的体现。对科学精神中的人文精神重视不够,张扬不力,也是我们的科学教育、科学宣传中的一个弱点。总之,我们提倡的人文精神应该是具有现代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我们提倡的科学精神应该是充满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现代科学、技术的价值历史学家同意这样一种估计:很少有孤立的政治事件能够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持久的决定性的影响。然而,如果缺少某几件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人类的历史可能会面目全非。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想给科学下一个定义,现在这种努力还在继续。可是,大家发现每一个定义都不能令人满意。所以渐渐感觉到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不能下定义的,往往不下定义比下定义更好。人们倾向于以另外的方式去理解科学:不直接去定义什么是科学,而是说科学到底应包含哪些本质特征。当然,这些罗列出的本质特征在不同的时期有的退出了这个行列,有的又加进新的内容,它在不断变化。估计到21世纪,这种描述科学特征的活动还要继续下去。我们现在所认定的特征,一定还会变化。这种难以定义科学的状况,正好说明科学的博大和无限生机。科学的本质至少可以归纳为十个特征。第一,科学应该是系统化的,它是对个别现象的一般性、共同性、规律性的描述。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用不同的观念来描述世界上的事物,但科学有它自己特定的角度、观念和方法。第二,科学要对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