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柏林5月28日电 根据一个由中外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近日宣布的最新测算结果,银河系的质量大约为1万亿个太阳质量,而以往天文学家们测定的银河系质量约为2万亿个太阳质量。
这个最新测算结果并不意味着银河系变“苗条”了,而是因为科学家如今使用了更精确的测算方法。这个给银河系“称重”的最新研究项目是由正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天文所工作的中国国家天文台博士研究生薛香香参与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完成的,薛香香是这一研究成果有关论文的第一作者。
据马克斯•普朗克天文所网站27日报道,过去测定银河系质量所采用的星体样本数目少,大约在50颗至500颗之间,且多为晕星、星团和矮星系的混合样本,使得银河系质量的测定存在较大误差。而薛香香研究小组使用的测算样本是大约2400颗位于银河系银晕中的蓝水平支星。观测的星体样本数量越多、质量越好,所得的结果精度也就越高。
薛香香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蓝水平支星处在特殊的恒星演化阶段,亮度很高,即使在遥远的银晕中也能被观测到,而且这类恒星的位置能够被准确地测量,借此人们能够测出距离太阳18万光年的蓝水平支星的视向速度和位置。
研究小组利用这些数据,再结合银河系质量分布的理论模型,得出了银河系更精确的质量值。薛香香说,测算出更精确的银河系质量对研究星系中看不见的暗物质的分布以及银河系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这项研究提供指导的马克斯•普朗克天文所所长汉斯-瓦尔特•里克斯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子邮件采访时说,这项新的研究成果可能意味着银河系中不发光但产生引力的暗物质比原先估计的要少得多。同时较小的银河系质量也意味着银河系迫使卫星星系围绕其旋转的能力较小,由此可以引出的一个设想是大、小麦哲伦星云可能并非银河系的卫星星系,而仅仅是目前刚好在银河系附近的“匆匆过客”。
他说,银河系质量比原先的测算减半,还意味着银河系创造恒星的效率也比以往测算值高得多,因为银河系已知的恒星数目并没有变,但用于产生这么多恒星的原料却“少了一半”。银河系的这种“造星”效率与其他星系相比要高得多。
记者班玮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