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跋涉之旅:从“神一”到“神七”的历史回眸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8-11-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神七今晚择机发射

·航天员如遇险4小时回地面

·神七遭遇空间碎片概率极小

·伴飞小卫星将为神七“照相”

·选第二批航天员将考虑各个行业

·近距离观察航天员训练过程

·航天员乘组确定 首次出舱穿中国装

·刘伯明:太空圆梦报答母爱

·翟志刚:飞天是最大的荣誉

·景海鹏:首先是国家的儿子

●6载光阴,6艘飞船,6次突破,创造“中国速度”

积蓄多年的能量,终于在这一时刻开始释放。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一声惊雷震撼茫茫戈壁,“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托举着中国的神舟一号腾空而起,踏上了中华民族探索太空奥秘的飞天旅程。

经过21小时11分钟的太空飞行,神舟一号顺利返回地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天地往返的重大突破。

短短8年时间,中国航天人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走过的路。神舟一号的太空之旅向世界宣告:中国古老的敦煌壁画所描绘的飞天之梦,必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飞船再次载着中国航天人的希望飞上太空。

这一次,飞船运行时间从神舟一号的1天增加到了7天。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升空。这一消息,让整个世界听到了“中国追赶”急促的脚步声。

神舟三号仍是无人飞船,但船上却有人的身影——“模拟人”。“‘他’装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以及形体假人,能够模拟航天员呼吸和心跳、血压、耗氧以及产生热量等重要生理参数,为航天员进入太空探路。”第一任航天员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宿双宁说,与美国、前苏联先把动物送上太空试验不同,“模拟人”是我国载人航天的一项创造。

天路迢迢,征程漫漫。中国航天人飞向太空的每一步既谨慎又大胆。2002年12月30日至2003年1月5日,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中成功发射,并在飞行7天后平安返回。

这是我国实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前的最后一次无人飞行试验,飞船的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行时完全一致。前3次无人飞行试验中发现的有害气体超标问题,在神舟四号上得到了彻底解决。

发射一次,前进一步。终于,中华民族走到了梦圆九天的时刻。2003年10月15日,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成功进入太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和一面蓝色的联合国旗在他手中徐徐展开……

两年后的金秋时节,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驾驭神舟六号飞船,遨游太空5昼夜,标志着中国首次开展了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

外国学者布赖恩·哈维在其著作中这样评价中国的载人航天:“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式太空计划。他们每次向前迈进一大步,很少重复飞行。”

6载光阴,6艘飞船,6次突破,中国“航天人”以他们的智慧与努力,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一次次快速跃升!

更多内容请关注科技频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