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跋涉之旅:从“神一”到“神七”的历史回眸

王朝科普·作者佚名  2008-11-11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神七今晚择机发射

·航天员如遇险4小时回地面

·神七遭遇空间碎片概率极小

·伴飞小卫星将为神七“照相”

·选第二批航天员将考虑各个行业

·近距离观察航天员训练过程

·航天员乘组确定 首次出舱穿中国装

·刘伯明:太空圆梦报答母爱

·翟志刚:飞天是最大的荣誉

·景海鹏:首先是国家的儿子

●神七,既是新的高度,又是新的起点

2008年,又到了胡杨泛黄的季节。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弱水河畔,发射塔架上,洁白的火箭挺拔屹立,直刺云天。

神舟七号蓄势待发!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出舱行走,把中国人的脚印留在太空!这将是中国航天史上一个新的高度。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神七’任务中,三名航天员上天与两名航天员上天,有什么不同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洪亮地回答:“这不仅是简单数量的增加,而是质的飞跃!”

的确,与“神六”相比,“神七”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为了实现太空行走的目标,在过去的3年里,中国“航天人”马不停蹄地忙碌着、精心地准备着:

火箭,进行了36项技术改进;

飞船,将留轨舱改造成能通向太空的气闸舱;

测控,中继卫星登上历史舞台;

舱外航天服,出舱训练设施……

所有这一切,都是新的课题。而这些新技术的突破和运用,必将推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上一个新台阶。

“神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个新起点。“发射载人飞船、发射空间实验室、建立永久性空间站”是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神舟七号任务只是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的第一步骤,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是为下一步空间站的建立奠定技术基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下一步的目标是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早日建立未来空间站。

“长征冲碧宇,神舟傲苍穹”。仰望星空,我们期待着“神七”任务的顺利进行,期待着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的精彩表现,期待着中国人飞向太空更远的地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