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触控未来
正面无一枚物理按键的创新设计,是乐Phone闪耀CES的一大亮点。这一堪称最大胆的设计,彻底颠覆了人们对手机按键操作的传统观念。不过,贺志强告诉记者,“乐Phone这种正面无物理按键的创新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做全球第一,而是因为用户体验研究团队通过对海量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认为触摸操控更自然,更流畅,是一种直觉操作,能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联想研究院用户研究中心是2000年在贺志强的力促下成立的。尽管出身技术背景,但贺近乎虔诚地笃信用户体验研究对于企业研发具有的战略意义。于是,联想在国内率先构建了用户研究团队,“最初在国内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我们就自己培养,向有经验的跨国公司学习。”200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机交互设计的王茜莺博士在贺志强“三顾茅庐”之后回国加入了这个团队。目前,王是联想用户研究中心的主任,也是乐Phone用户体验研究的负责人。
王茜莺告诉记者,要实现最佳用户体验,需要经过体验定义、体验创意、体验设计和体验提供四个交织的环节。这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不仅需要深度挖掘用户需求的科学方法,更离不开实现用户体验的创新能力。为了让乐Phone给用户创造最佳体验,联想用户研究中心用超过3年时间关注移动互联的用户体验。“用户并不会直接告诉你,我要什么,因此我们采用了很多国际最前沿的用户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前后进行了约1万人次的研究。”
通过不同场景下的用户体验研究,王茜莺发现,触摸操作对于用户来说,是最贴近直觉、最容易上手的操作方式,在可用性、易用性和易学性等方面都优于按键操作。王将她从用户研究中得到的发现与创新设计团队沟通,姚映佳从创新设计的角度出发,也认为正面没有物理按键的设计,看起来更纯粹,视觉体验更好。与创新设计团队对于触摸操作的“殊途同归”,让王茜莺兴奋了好一阵子。
王茜莺坦言,这种颠覆传统按键操作的创新设计,给乐Phone的软硬件设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乐Phone的软硬件团队为此进行了很多创新。乐Phone的触摸屏采用了业界首创双触摸区设计,除传统的主触摸区外,在下部又增加了联想称之为B区的新触摸区。在B区,用户可通过向左和向右滑动实现后退和前进等直觉化的操作,实现对多任务应用的便捷管理。贺志强告诉记者,“联想在移动互联领域多年持续研发积淀的从硬件平台到底层驱动,从操作系统,到应用架构的一整套技术能力,奠定了乐Phone手机实现独一无二的触控体验的坚实基础。”
负责乐Phone测试的联想研究院移动互联网研究室总经理室总监高红告诉记者,为提升乐Phone的触摸操作,联想专门成立了触摸屏攻关小组。来自用户研究、软件设计、硬件设计以及触摸屏供应商等团队的成员一起联合攻关。王茜莺的团队深入研究了不同场景下用户的触摸操作,精准定义了不同手势的触控速度、滑行距离、点击力度等关键参数,软件设计团队专门开发了一个软件来管理用户研究的数据,并为触控操作开发了专门的测试程序,高红带领的测试团队则对不同供应商的屏幕进行反复测试,确保每一种触摸屏都实现了最佳用户体验所需的最优参数。“正是这种多专业团队无缝协作的联合技术攻关,让我们深度挖掘的最佳用户体验得到了完美呈现。”看到用户研究团队的重要发现最终都能实实在在地在乐Phone上得以实现,王茜莺言语中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现在乐Phone的触控操作已做得非常好,反应灵敏而又不易误操作,”王茜莺告诉记者,“很多试用乐Phone的用户,在使用其他手机时也会经常做出乐Phone B区的后退手势——尽管目前这个操作在别的手机上是没用的,但也许将来这会成为触屏手机的标准操作。”王还告诉记者,联想目前紧锣密鼓地正在进行乐Phone人机交互技术方面的专利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