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移动互联网发展的真问题
从正面的意义看“WEB已死”,可以有两个角度。
第一是技术的角度,就是终端计算将成为“WEB已死”之后的技术趋势。在这一点上赞同“WEB已死”判断,前提是抛开文章中终端计算一定是封闭计算这个私货。终端计算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直接意义,是可以绕过操作系统、浏览器、WEB门户等传统互联网的必经之路发展增值应用。这是无论开放还是封闭,都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受制于手机终端上平台不统一,亟待通过提高计算的智能化程度来解决。至于得出封闭型终端计算代表方向的判断,对美国成立不成立不好说,对中国肯定不成立。这里不展开论述。
同时,终端计算对于移动互联网,还有更深一层意义,就是电信业与互联网业对移动互联网前景的判断分歧。在这里,终端计算代表什么是“智能”。电信业总谈论智能管道,这不是正根上的问题,而是旁门问题。智能本身就是计算,更直截了当说,就是软件服务(P2P是其中之一)。电信业力图绕过软件服务这个智能问题的核心谈移动互联网,就偏离了智能的核心,他们要回避的,实质是往IC中融入IT。在这一点上,我们与《连线》没有分歧。
从这个意义上说,“WEB已死”之后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形势,很明显可以概括为:在IT软件服务构架上(而不是在管道上,也不是在WAP上)发展核心数据技术,它最后必然导致终端计算(IT)对于网络的主导。我个人补充的一点是,这种终端计算不可能离开服务器的配合,必须走云计算的路子。从这个意义上说“WEB已死”绝不等于说服务器已死,P2P将来也离不开服务器。
第二是商业的角度。说“WEB已死”其商业含义非常丰富。不赞成的是说“WEB已死”意味着“开放和自由”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将被抛弃,我们的看法正好相反。赞成的是以下这些方面:首先,P2P将会带来对等模式的繁荣。例如以分享为核心理念的SNS,将会在视频时代进一步发展;对等也将为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与商业模式带来新的内涵,更加强调信息对称、利益对称。其次,“WEB已死”,会导致2.0形态的繁荣,包括WEB2.0与P2P的融合,但差异化、多样化的增值应用,离不开大规模协同的平台。平台与应用的关系,应是集中与分散结合的关系。开放的平台应成为中国的选择。封闭的商业与开放的商业将会展开长期的竞争,开放将笑到最后。(文/姜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