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COO桑德伯格:政商通吃的传奇女性(3)

王朝数码·作者佚名  2011-07-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公私不分”

莫丽·格拉汉姆(Molly Graham)在谷歌时就与桑德伯格共事,后追随她加入Facebook,从事移动产品开发。她说:“对谢丽尔来说,一切都是个人化的,工作和以外的一切没有明显区隔。”Facebook全球沟通与公共政策副总艾略特·施拉格(Elliot Schrage)是桑德伯格的密友,他同样从谷歌追随她加盟Facebook,他说:“对她来说,工作中的好友在工作之外同样是好友。”

人们通常认为,与员工过分亲近会影响客观性及作出艰难管理决定的能力。“我完全不同意这种说法,”桑德伯格称:“我相信全身心投入工作,我就是我,试图把私生活和职业分割开来,只会让你变得呆板。”她还认为,坦诚对待员工的话,就意味着他们不会感到意外——即使你解雇他们。

上市压力

人们经常揣测Facebook是否会于近期上市。根据预测,该公司今年税前利润将超过10亿美元,分析师认为现在进行IPO(首次公开募股)的话,其市值将介于800-1000亿美元。

6月中旬时有许多传闻,称桑德伯格与一些投行人士见面,商讨Facebook上市准备事宜,但该公司的两位高管断然否认。Facebook的一些高管对这种投机狂热颇为不满,将其视为华尔街招徕更多生意的手段。“这些投行的所作所为是刺激狂热情绪,”一位高管抱怨说,“它使许多公司迫于压力急于上市,因为担心Facebook上市会吞噬大量资本,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压力,因为我们希望了结这些揣测,结束其在公司内部造成的干扰。”不过桑德伯格承认,投资者和员工都希望获得利润,IPO是不可避免地。她说:“我们迟早会上市的。”到今年年底,Facebook预计将有500多名股东,这将会触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规定,即要求此等规模的公司公开披露财务数据。该公司很可能在那之后尽快上市,也就是明年上半年。

重组互联网

同时,Facebook正试图悄然融入所有媒体形式。Facebook产品副总裁克里斯·考克斯以电视为例解释道:“你晚上回到家打开电视,有999个频道……真正的问题是,我该看哪个台呢?”或许你可以阅读《电视指南》,或许可以在谷歌中搜索“周四最好的喜剧”,或许可以翻看一些报纸评论。考克斯希望做到,你一打开电视就知道Facebook好友们在看什么节目,比如“14位好友正在看《明星伙伴》,点击此处观看。”我们的理念是把Facebook“融入你身边的一切,”他说,“我们称之为社交设计。”

换句话说,Facebook希望以一种与谷歌截然不同的方式来组织互联网。谷歌对“周四最好的喜剧”的答案是用算法分析数十亿网页得出的结论,也就是所谓的“群体智慧”;而Facebook希望用你好友的偏好来指明方向。

不受欢迎的人

6月下旬,谷歌发布了竞争性社交网络Google+,这当然不太受Facebook的欢迎,在我与该公司高管的接触中,这种紧张情绪显而易见。他们对谷歌迄今在社交网络领域的藉此失败颇为蔑视,至于谷歌在搜索结果中使用一些Facebook数据的行为,他们也毫不掩饰地表示不满。(这些前谷歌员工曾为旧东家使全球信息自由涌流的目标摇旗呐喊,如今却又抱怨谷歌利用Facebook的数据,倒也不无讽刺意为。)Facebook的高管们还很担心谷歌的市场力量,Android已经成了世界第一大手机平台,谷歌会不会有一天要求手机厂商删除Facebook应用?

Facebook还被曝出曾聘请公关巨头博雅制造谷歌的负面新闻,散布所谓谷歌侵犯用户隐私的问题。事件曝光后,Facebook急忙发布声明称“没有授权也没有打算进行毁谤”。博雅则匆忙认错,指责自己的员工违反公司政策,称“本该拒绝”Facebook的合作要求。桑德伯格也承认:“我们犯了错误。”

敌意当然是相对的,Facebook成了科技界的新宠儿,吸引青年工程师的磁石,谷歌显然也有些愠怒。Facebook从谷歌挖走了大量人才,包括上文提到的桑德伯格、格拉汉姆、施拉格和费舍尔,更是让谷歌极为不满。据LinkedIn上一份分析,Facebook从谷歌挖走的人要比谷歌从Facebook拉去的员工多出三倍。

一位谷歌高管说:“谢丽尔成了谷歌‘不受欢迎的人’,她‘盗走’经理人。”另一位高管说,招募稀缺的工程师没什么不对,可桑德伯格“把谷歌看成了挖走任何她可能动摇的人的富矿,她声称是这些人主动投奔她,事实上两种情况都有。”还有人指责她不公平竞争,因为她利用了“了解关于谷歌运作的内幕消息的优势”,比如说谷歌的整个招聘流程通常要花上三个周,为了抢先一步,桑德伯格就把招聘流程压缩到两个周。桑德伯格否认这一点,她还称两个周“太慢”,她补充说,Facebook的招聘流程并非针对谷歌或任何其他公司,而是为了尽快完成此项工作。

隐私政策问题

Facebook面临的最棘手问题是隐私政策,没有任何其他公司收集如此之多个人信息——从你的好友是谁,到你的工作地点,再到你拍过什么样的照片。广告商们渴求这些信息,用户却不一定希望让他们获得。桑德伯格坚称,Facebook“从不给广告商任何个人信息,我们在隐私方面做得最好,我们产品的核心理念就是你只需分享自己愿意分享的内容。”不过,施拉格承认,在“帮助用户控制网络隐私与帮助他们分享信息及表达观点”之间存在冲突。每当Facebook因为调整隐私设置而激怒部分用户时,该公司总会拿出这套冲突论来,这类调整几乎总是使人们公开的信息更多。6月份,Facebook因为使用人脸识别软件而遭到批评,事情的流程一如既往:用户抱怨,Facebook盗窃,修正涉事项目,但并不终止它。

隐私问题而引发了另一个使Facebook颇受困扰的问题:儿童使用该网站的方式。“我真诚地相信谢丽尔·桑德伯格是个聪明、考虑周到的人,还是个好妈妈,”詹姆斯·史迪雅(James P. Steyer)称,“但Facebook平台使多种不同形式的社交互动成为可能,这能给孩子们的社交、情绪和认知能力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史迪雅是斯坦福大学教授及常识媒体(Common Sense Media)组织的创始人,该非营利组织致力于保护儿童免遭媒体的不健康影响。进入中国市场也是桑德伯格需要求解的一个棘手问题。她说:“如果你想连接整个世界,你就必须连接中国。”

未来尚无计划

关于Facebook未来的探讨自然会延伸到桑德伯格身上。如果她愿意的话,下一步担任某家大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是完全可行的,还有人认为她可能寻求政治发展。对此,她本人回应称:“我非常乐意与马克和Facebook其他高管共事。我总是告诉大家,如果你想把职业生涯中的每一步都串联起来,可能反而会搞砸,把自己的发展之路限死了。如果我大学时就决定将来做什么的话——那时候还没有互联网,没有谷歌,更没有Facebook……我不希望犯那种错误,我没有计划,因为计划会限制眼下的选择。”

第一頁    上一頁    第3頁/共3頁    下一頁    最後頁
第01頁 第02頁 第03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