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原产我国。粤西、海南、桂东南、云南勐仑均发现野生荔枝。据古籍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 年)在今陕西建“扶荔宫”,种植岭南移来的荔枝,仍有成活,证明我国栽培荔枝已有 2000 多年历史。公元 1059年宋代蔡襄的《荔枝谱》记述福建荔枝品种 32 个;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称荔枝为“南方果美者”、“类方之果”;白居易诗曰“奇果标南土”等。
荔枝在我国南方的分布,限于北纬 18°~30°范围内,以广东、广西、福建栽培最多,其次为台湾、四川、云南、贵州,浙江有少量栽培。目前广东荔枝栽培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
荔枝果实营养丰富,每100 克果肉含维生素 C25.2~70.5 毫克、碳水化合物 14~16 克,并含有少量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及芳香物质等。荔枝除鲜食外,还可制罐头、果汁、果酒和荔枝干等;果壳可提炼单宁;种子含淀粉达 37%,每 100 千克种子可酿酒 10 千克。荔枝木材质地坚实,纹理细致,可制各种高级家具,是雕刻工业贵重的材料。荔枝开花多,花期长,是良好的蜜源植物。另外,荔枝树姿美观,四季常绿,是南方园林理想绿化树种。
荔枝属无患子科。无患子科中的龙眼(龙眼属)和红毛丹、毛荔枝(韶子属)等,均是荔枝(荔枝属)的亲缘植物。荔枝属具有两种:一是荔枝,原产我国;另一是菲律宾荔枝,是当地野生树种,果无食用价值。云南勐仑光头荔枝,是一个野生荔枝新变种。我国荔枝栽培品种繁多,约有 160 多个,如三月红、黑叶、桂味、糯米糍、淮枝、尚书怀、灵山香荔、鸡嘴荔等。荔枝定植后第二年即可开花,一般 4~5 年后开始少量着果,直至 15 年生都为初果树,20~30 年后,进入盛果期。荔枝根具有菌根,有利于根系对矿质营养和水分的吸收。由于荔枝根富含单宁,故耐热、耐湿、耐瘠薄均较强。荔枝不同品种对水分要求不同,根系分布深,较耐旱的品种,有糖驳、桂味,灵山香荔等,俗称“山枝群”;根系分布浅,较耐湿的品种,有三月红、黑叶等,俗称“水枝群”。荔枝 8 月至 9 月上旬萌发的早秋梢,次年萌发和抽穗早,雌花比例小,且雌花期(约在 3 月至 4 月上旬,称清明花)易遇清明前后的低温和阴雨,授粉受精不良,着果率低。9 月下旬至 10 月中旬萌发的晚秋梢,次年春萌芽和抽穗较晚,雌花比例多,雌花期(约在 4 月下旬,称谷雨花)处于气温较高,阴雨天少的有利天气,授粉受精良好,着果率高,是荔枝初结果树理想的结果母枝。
荔枝的花芽为混合芽,荔枝花穗是由主轴着生侧穗,侧穗着生小穗,构成一个圆锥花序。一个花序有花 20 多朵,多达 4000 多朵。荔枝花序有无叶花序和有叶花序两种。荔枝有雌花、雄花、两性花和变态花等四种花型。其中以雄花和雌花的数量最多,生产上作用也较大;两性花数量极少,变态花授粉不良,故生产上意义不大。荔枝果实由果柄、果蒂、果皮、果肉(假种皮)及种子等五个部分构成,可食部分是假种皮。
荔枝喜光喜温不耐寒,在年平均温度 20~25℃的地区才能经济栽培,-2℃是荔枝冻害的临界温度。荔枝主产区年降雨量都在 1500 毫米以上,同时夏多雨,冬干旱,基本能满足荔枝的生长发育要求。
荔枝早熟种可在 6 月上旬采收;中熟种的采收期为 6 月中旬至 6 月底;迟熟种在 7 月以后采收。福建、四川有的品种到 8 月中旬才成熟。荔枝皮薄汁多,较难贮藏。采收时应小心轻放,立即装运,不能让其日晒雨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