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酱骨头
主料:骨头(可以是棒骨,也可以是腔骨或者脊骨,棒骨吸骨髓,腔骨脊骨啃肉)2斤以上
配料:葱1棵、姜数片、大料3个、花椒20左右粒、桂叶2片、面酱3匙、酱油2匙、白糖1匙、盐适量、味精适量
1.骨头用水清洗。
2.锅内放水,等水烧开后,把骨头倒入锅内,用开水中焯一下,漂去血水,见肉发白后捞出,用温水洗去浮沫。
3.锅刷洗干净,放入骨头,开水,水量没过锅内骨头即可。再加入葱、姜、大料、花椒、桂叶(如果有调料包的话,把大料、花椒、桂叶放入调料包内),用大火烧开,改用小火慢炖。
4.大约炖1小时,把葱捞出扔掉,加入糖、酱油、面酱、盐(盐根据各人的口味加入),再用小火炖15分钟后,大火收汤,等到汁液粘稠后即可,加入味精出锅,装盘。
我做酱骨头的缘由:
在80年代的时候,工厂生产清蒸猪肉罐头,生产剔下来的骨头都作为福利分给职工。当时分骨头的时候,一袋20斤,每袋是按照不同的部位搭配装的。人们都喜欢棒骨、腔骨和脊骨,棒骨里面有骨髓油,可以敲开吸骨髓;腔骨和脊骨啃肉;由于肋骨上没有肉,没人愿意要。如果一袋中装的都是棒骨、腔骨和脊骨,那是要走后门的。
当时我的做法是:用清水煮,煮熟后蘸酱油吃,吃不了的,把肉拆下来,炒菜吃。当时吃了几回还可以,分的骨头多了,给亲戚朋友分。时间长了,这种吃法吃腻了,就想能不能换另一种做法呢?试着做了许多次,最后终于做出自己特色的酱骨头了。97年以后,工厂生产清蒸猪肉罐头的时候少了,就自己上街买骨头做。现在和以前的同事、朋友聚会到饭店吃饭的时候,也会点一盘酱大骨头。 但是总感觉自己做的酱骨头好吃!